小時候初入道場,常聽到 ‹成全 ›這名詞,當時普遍定義 ‹渡人› 就是 ‹成全對方›。
話雖沒錯,可是長大後漸漸發現,‹成全 ›的意涵很深很廣,方法多到數不清。可如果嘴裡說成全別人,心裡卻是盤算著為個人謀好處,私心利己的事,只能算是成全自己,那就無法感動人。
看到一個例子,表現國家文明素養由衷覺得很感動 :
★瑞典的沃爾沃總部外約有兩千多個停車位,但很特別的是,到總部上班的人雖然很多,然而早到的人們總是把車子停在離辦公大樓最遠的停車位,天天如此。
有人就問:「你們的停車位是固定的嗎?」。
他們答:「不是! 我們到得比較早,有時間多走點路。晚到的同事可能會遲到,需要把車停在離辦公大樓比較近的停車位。」這就是為別人著想的一種體貼,自動自發純粹出乎良知良能。這完全不須公告當然也不會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已經很自然知道應該這麼做,這種成全也造就了現今的瑞典耀眼文化。
任何一種無私地為別人著想的慈心,就是成全,也就是為了成就別人,委屈犧牲也並不覺得委屈犧牲。
★另一個例子則特別激烈:
台灣的星雲大師,幼時家境貧困,母親忍痛含淚把他送進廟裡,盼住持收養這個孩子,讓他可以存活下來。有日住持賞星雲幾顆豆子,對於一生未嚐美味食物的星雲,那是何等的恩賜。孩子跪恩師父,師父告誡:「你雖因貧窮來此,師父盼你此生弘揚佛法。」星雲當場答應了師父。
在揚州的寺廟待了一段時間,師父把年幼的星雲帶至南京交付給一名大和尚,並告訴星雲:「這裡才是你習佛的好地方。」師父才剛走後,大和尚即開始考問星雲:「你為何來此地?」星雲答:「我師父叫我來的。」一陣籐條鞭打,大和尚怒斥:「一個習佛的人沒有自己的歸心,師父叫你來,你就來嗎?」接著大和尚又問了第二回:「你為何來此地?」星雲想了一會兒,改口答:「我自己想來這裡習佛。」大和尚籐鞭地更大力,罵:「出家人,豈可說謊!」大和尚再三問:「你為何來此地?」星雲想第一題答案不對第二題也錯,於是沉口氣回:「我師父叫我來,我自己也想習佛,因此來了此地。」籐鞭垂落數十下,打地星雲痛不欲生,滾落滿地,大和尚斥:「如此幼小,竟如此滑頭!」
當日夜裡滿身是傷的星雲,想不透疼愛他的師父為何把他帶到如地獄般的大和尚這兒;想起媽媽告別時的眼淚,自己也忍不住放聲大哭。
突然之間,大和尚推門進來,星雲嚇得馬上跪在地上。大和尚與下午初見面時表情截然不同,滿臉慈祥。帶著傷藥,一方面為星雲塗傷,接著告訴星雲:「孩子,你下午說的,沒有一句話是錯的。我教你的這門功課叫逆境。」
當面對生命無常;遭遇到了困苦、災難、不平、劫殺、瀕臨死亡…那無可選擇的逆境來臨就當作是命運。不是因為你做對了什麼,就可以逃開;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才受到懲罰。
沒有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接受逆境轉化心境,才能克服命運,克服它帶給自己的傷痛。」
能理解逆境哲學,逐漸對人性的冷酷與生命不幸得以坦然接受,不會痛苦於太多糾結,也不會過度在意太多看法。所以遇見逆境不是不幸,相反的它對每個人都是相當必要的,都是老天的安排,除了接受否則就難以生存於世。
如果大和尚的善意鞭打影響了星雲,他懂了遇到逆境時的轉化,這種造就也當算是一種成全,在於大和尚的用心善與不善。
轉化的危機處裡很重要,蘇三從前也有幾次經歷,遭長者白眼. 冷漠不公平對待,當時未成年雖沒有識別對抗的智慧,所幸懂得屈就,只是單純的想,必是自己有錯有所不足,應該做好份內並且積極對長輩更好。果然幸運地轉化了困境,邇後不僅化解緊張關係,也接連深獲幾位長輩提攜關照,成為多年後不可多得的貴人。每每想起往事,感恩感謝貴人長輩們的成全,造就今日的我。
成全如果是無目的的,就是為所當為而已,那回歸到自己身上的便超乎想像。成全是一種耕耘,代價就是恆心,最後結果必是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