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接到一位童年好友來電,他說他已經是癌症的末期,轉移到了胸腔淋巴,醫院問他要不要進安寧病房,必要時可以打嗎啡,他拒絕了醫生,並且打算從台北搬回鄉下養病。
我問他有什麼打算?他答:打算把這一輩子,值得感謝的人,幫助過他的人,一一打通電話或是去拜訪他們,至少讓自己這輩子沒有帶著抱歉離開。
這位朋友,早年家境貧困,靠著勤奮和努力,在台北的補教界打出一片天,幾年前結婚,買了棟新豪宅,是許多人羨慕的對象,去年小孩剛出生...。
凡抄善書,立佛堂,廣勸化,多開荒,宣揚道義,啟發人智,化一人成道,功德實非淺鮮,外功圓滿,內功隨之而圓。
至於凡情上,濟急救難,賑災匡危,小則出資獨辦,大則集資共舉,要隨地隨人隨時隨事,多方而利導之。
與父言慈,與子言孝,與兄言友,與弟言恭,與夫婦言和睦,與朋友言信實,與官吏言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