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真影
清靜經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足徵天地之源,出於道,未有天地,已有此道。伏羲氏出,仰觀俯察,究天地之生理,而畫先天八卦,以顯天地奧妙,此為大道降世之始。繼由軒轅氏遇廣成子指點,大道始得闡明。嗣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接續道統,心法相授,一貫相傳。周代道祖老子降世,發揚道宗,東渡孔子,後由孔子傳之曾子,再傳子思、孟子。
●↑大成至聖先師 孔夫子聖人像
孟子以後道脈西遷,心法失傳,儒道道脈泯滅,究未得繼續道統,良以孔子時,業經盤轉西域,釋門接衍,釋迦牟尼得道後,真法傳大弟子摩訶迦葉為禪宗初祖,單傳至二十八代達摩尊者。梁武帝時,達摩西來中土,真機妙法,復還於中國,是謂「老水還潮」。自達摩入中國,真道乃一脈相傳,達摩為初祖,單傳給神光二祖,其後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相繼之。六祖歸後,迄清初黃九祖掌道,千年中惟有七祖、八祖住世。其間,性理心法係賴禪宗大德及全真道註1明師承傳。而宋代大儒出,性理之學徧及天下,雖道統無攸歸,但真宗賴以復興。降及明代又有羅教、黃天道等新興宗教崛起,倡導「無生老母」、「龍華三會」信仰,宏揚了大道精義,更為爾後天道普度收圓,奠定基礎。
迨至清順治年間,天時已至,元始天尊化身之黃德輝在江西廬山,受天命,遙接八祖,緒為第九代祖開創「先天道」。黃九祖融匯天命心法及新舊宗教思想,以儒佛道「三教合一」註2及全真道「修煉金丹」註3教義為核心,融合新興宗教之「無生老母」註4及「龍華三會」註5教義,於康熙六年(一六六七)頒訂《禮本》、《愿懺》、《雷唵經》等三經,作為闡道章本。黃九祖以前為「接緒道統」,祖派道脈在儒、佛、道三教,天道係教門中之真傳,在三教中遞傳。自黃九祖以降,係屬「開創道統」,乃為因應三期末劫,原人返本還原,所特設之授有無上法,專辦普渡收圓道門,而為天道道團結社之濫觴。
黃九祖掌道後,鑒於普度未能大開,道不輕傳,為配合當時的宗教情勢,採取了「明傳教,暗傳道」註6之方式,化度眾生。黃祖歷經數十年之風霜,開荒闡化鄱陽等地,門風鼎盛一時,惟自康熙中期歸後,其道漸呈式微之態勢。半世紀後,至乾隆年間,吳紫祥始出,受命為第十代祖,開道廣信府一帶,重振先天道脈。迄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歸空後,何若繼為第十一祖,續開道洪都(南昌),並將藥火傳齊。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何十一祖遭風考,充軍貴州龍里縣,大道始入黔省。嘉慶五年(一八○○)何祖歸西,袁志謙續任十二祖,至十五年(一八一○),由黔省入滇省,自此道雲南。
道光二年(一八二二),袁祖自雲南開道四川,次年,在成都設立西乾堂,以此為中心向各地開展道務。道光六年(一八二六),揚守一、徐吉南繼任第十三代祖,至道光八年(一八二八)了道歸西,袁十二祖復出視事,惟以年邁難於任事,交地任陳彬代理,三年後陳彬遭風考充軍,袁祖無奈復出掌盤,稱退安老人。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袁祖歸西。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 老母 在湖北漢陽紫微壇設立雲城,以先天根基重派五行,彭依法、陳依精、安依成、林依秘、宋依道為內五行;李依微、余依元、朱依專、范依果、鄧依真為外五行;另取夏致溫、謝致良、黃致恭、張致儉、張致讓為五德。內五行總持壇事,外五行與五德為十地,分派各省傳道。至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乙巳,火行陳依精、木行安依成,土行宋依道在湖北漢陽捨身了道,十地亦頂劫,道場岌岌可危。風雨飄搖之際,幸賴彭德源(依法)臨危受命,出掌道盤。彭水祖掌道,重建道場,制定條規,嚴立佛綱,數年之後,頹廢之道場,乃再度復甦。咸豐八年(一八五八)十二月,水祖歸西,金秘祖(林芳華)接續之。金秘祖才高心細,仗義輸財,以普渡為心,以收圓為念,先天道大宏開,蓬勃景象再現。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金秘祖歸西,歸前將道盤交付其義女林素玉及林素陽掌理,並曉諭西乾堂弟子嗣後「稱師不稱祖」,自此西乾道脈移轉。良以同治年間, 老母 已將十四代祖位秘授山西姚鶴天接掌,至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姚祖始歸。
光緒三年(一八七七), 老母 降臨山東青州東震堂,敕令王覺一繼任十五代祖。王祖掌道後,奉命以真儒來闡揚先天道義,廢除了入道時「絕慾」規定,以較高層次的「理天法」取代「氣天法」,將先天道之「指出玄關」,改為「點開玄關」,又廢除了黃九祖開道以來所創的「九節內功」,不再修煉金丹,只教人格物致知、涵養心性,使天道之修持,由全真化轉趨儒教化。迄光緒十年(一八八四)王祖歸隱時,其道已傳遍大江南北,其後由十六代祖劉清虛接掌道盤。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劉祖歸空,續由路中一掌道,稱十七代祖。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路祖歸空,由其妹路中節代掌道盤。至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始由張天然繼任十八代祖,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張祖歸空,續由孫慧明師母註7掌理道盤,辦理收圓大任。
註1:呂祖於五代時度化劉海蟾,開出南七真;復於南宋時度化王重陽,開出北七真,創立了全真道。呂祖係唐末進士,官拜縣令,後棄官習道,拜鍾離大仙為師,又參禪宗六祖法嗣青原第七世黃龍誨機禪師,拜求指歸。是知,全真道與禪宗有心法上的傳承關係。
註2:三教合一即行儒教的儀節;用道教的功夫;守佛教的規戒。
註3:先天道與全真道修煉金丹九節內功之比較:
區 分 節 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先天道 築基 煉己 採藥 得藥 進火 內烹 溫養 沐浴 退符
全真道 北宗 煉己 調藥 煉精 還丹 結胎 脫胎 乳哺 面壁 飛昇
全真道 南宗 築基 得藥 結丹 煉己 還丹 溫養 脫胎 玄珠 飛昇
是知,先天道之內功係匯通全真道南北宗之丹法;且合同也同為「子午合同」,又先天道亦供奉全真教主邱長春為「考校曹官長春祖師」,其關係之密切可見一斑。
註4:無生老母係中國古代儒教「天」、「上帝」及道教「元始天王」、「瑤池金母」信仰之蛻變,其名稱早期稱為「無生父母」或「無極聖祖」,最早見於明武宗正德四年(一五○九)羅教之《羅祖五部六冊》。
註5:龍華三會係指青陽、紅陽、白陽三會分由燃燈佛、釋迦佛、彌勒佛掌天盤,開辦普度之事。此說最早載於明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黃天道之《普明如來無為了義寶卷》。又,三會亦有稱之為無極會、太極會、皇極會者。
註6:「明傳教,暗傳道」即假在當地盛行,且有「護道榜文」可以護道的大乘教之名,在各地勸人入教皈依無生老母,修德行善,然後再從皈依者,擇其信仰篤實,能「茹素」、進一步「絕慾」修煉者,授與先天道心法。這種權變的傳道方式,由黃九祖一直延續到袁十二祖前期。嘉慶二十五年(一八二○),袁十二祖之兄袁志禮在貴州遭風考,為官捉拿,經書被抄。當時承辦案件的雲貴總督伯麟奏摺則言:「詳細查閱書面,並無大乘經之名簽。此內多集儒、釋、道經書及勸忠、勸孝格言,亦間有鄙俚詩歌,並無違悖語句。因何取名大乘經,經詢之袁志禮,亦堅供不知。」顯然官方已發覺袁十二祖所傳並不是大乘教。一直到道光年間先天道才揚棄這種傳道方式。有些學者因不明底細,將這段時期稱為「大乘教時期」,甚至誤認為先天道出自大乘教。殊不知二者心法迥不相同,先天道有以香指玄關之儀式,大乘教則無。先天道的合同是「子午合同」,而大乘教是「兜指手合同」;且大乘教亦無「九節內功」之傳授,其教亦無「絕慾」之教規。
●↑活佛師尊-(師尊-張天然)即濟公活佛化身
●↑中華聖母-(師母孫素真)即月慧菩薩
註7:孫師母掌道盤後,以「欽加頂恩」名諱辦理收圓大事。緣於路祖掌道時期,其職級分為祖師、領長、代表師、壇主、辦事員、道子諸級。為保留先天道的道階──十地、頂航、保恩、引恩、證恩、天恩、執事、眾生諸級,僅將「頂航」改稱「頂恩」,其餘代表師(即點傳師)以上依其道齡及所負責任之輕重,賦予天恩以上道階。形成了代表師、領長附有十地、頂恩、保恩、引恩、證恩、天恩道階之特殊現象。由於路祖掌道時間不長,因此領長未有列十地級者,僅有最資深的孫德博及擔任要務,代表路祖至各地辦事的陳興龍,具有頂恩級,其餘十一位領長郝寶山、張天然、孫素真(女)等僅有保恩級。在道階中較特殊的是張祖的「欽加保恩」,係老母 欽賜的,其餘由祖師所授與的則稱為「正令保恩」。路祖歸後,老姑奶奶代掌盤,所屬領長亦隨道務之發展而有所晉陞,其中郝寶山已由保恩晉頂恩、十地級。而張祖亦晉至頂恩或十地級。孫師母在這段期間則由 老母 賜與「頂恩」道階,故以「欽加頂恩」自稱。當時各領長雖經晉陞,但仍然將 老母 所欽賜及路祖所授與的道階附在新頭階前。郝寶山(道號善覺子)印章所刻「正令保恩十地級善覺子金印」,正突顯了這種現象。張祖即位後仍使用「欽加保恩」道階,不使用晉陞後的新道階,而孫師母則使用「欽加頂恩」道階,因此造成龍天表上師母之道階高於老師道階之現象。
自張祖掌道盤後,「欽加保恩」、「欽加頂恩」已由道階演變成另一種涵義。龍天表上謂「欽加保恩張○○率引○○○保○○○」及「保你萬八無恙」,可見張祖是眾生入道的大引保,且保證道真、理真、天命真,得道可超生了死,享受萬八香煙。至於「頂恩」則有頂災、頂劫之意。民國三十六年中秋節,師母接掌道盤。彼時內戰方殷,道場前賢頂災、頂劫之事不絕如縷,至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易幟,情況愈為嚴重。而師母則不顧自身危難,在各地辦理懺悔班,以化劫難。在淪陷後依然奔走各地安定道場。來台後則一直以自囚方式為眾頂受災劫,以消弭官考。因此,「欽加保恩」及「欽加頂恩」實顯示了兩個不同時期的道場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