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FB粉絲群: 彌勒書院粉絲群  FB社團: 彌勒辦公室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文章 - 關帝帝德無疆巡禮

關帝帝德無疆巡禮

[日期:2017-09-26]   作者:柯慶宗點傳師 閱讀:

【摘要】

關帝帝德無疆,今叩巡帝德禮儀威儀,舉其犖犖大者十點,實亦不足闡述關帝大德於萬一。列十點陳述:一:五常聖德。二:大德受命。三:具足佛之智德、斷德、恩德。四:三身四智圓滿德。五:誓願挽劫數解冤孽之慈德。六:規勸眾生修德、持齋、戒殺、放生悲德。七:聖人繼志述事,從容中道,篤行德性。八:禮儀、威儀具足莊嚴,聖人至德。九:至誠無息之德澤。十:博厚高明、悠久無疆之浩德。

十點每句有德,各句見德,是為帝德無疆巡禮譬喻,昔子貢聞一知二,乃知陰陽之數,只二氣之理,顏子聞一知十,曾子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以「十」代表十方圓滿,究竟涅槃是也。試觀十字,通天澈地,橫貫四方,大無不包,微無不入,「十」者乃自性性珠圓明,通天澈地、圓融十方,內聖外王圓滿,覺己覺人,心性合一,性心身三位一體之聖賢仙佛也。故宜精研及篤行踐履,關帝經典聖訓,叩祈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以崇帝德,以報帝恩。是為恭誌也。

【關鍵詞】帝德、威儀、桃園明聖經、覺世真經、大解冤經

壹、前言

伏以大千世界,世衰道微、降及末運、頻仍諸劫、濃雲毒霾,現出悽慘陰沉之幕,究其劫始,乃係人人綱常倫理五常八德悉以為腐,學經廢弛之咎也。孟夫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戾氣消跡,浩炁充盈,直令掃山水、還太虛,止燬金屋成焦土。關帝經典應運救世,丹心貫日,伏魔蕩寇,寰宇被其明訓,遂令東土眾生,明曉悟知上蒼帝德微妙,明德新民、克己復禮、克明峻德、克念作聖,自此億萬千年,關帝教化功深,帝德悠久無疆,莊嚴不朽如金剛矣。

貳、帝德無疆

一、五常聖德。凡人性天之極大光明,中庸謂天命之性,本然之性,即性中五常,念茲在茲,朝斯夕斯,咸令身有所循,心有所歸,性有所安,次第不紊,既慮己內功雖足,又慮外功之弗成,抱悲天憫人之至慮,慮人不修性,慮世不清寧,靜定安慮,始於知止五常仁義禮智信之聖德,關帝五常之德具足:其典範曰:千里尋兄,不忘其本,曰「仁」;華容釋曹,深明大義,曰「義」;秉燭達旦,守其大節,曰「禮」;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曰「智」;單刀赴會,取信魯肅,曰「信」(註1),關帝五常聖德齊備,正是名符其實,實至名歸。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信者黃中通理,統四端兼萬善,信者性也,乃自性之流露也,今恭舉此五者典範,以顯關帝五常聖德,此但窺帝德千百分之一耳,實亦不足論關聖五常之全貌,其五常聖德,當另專題恭述之,今權再以智信二德補述之,智——關帝大智扶對人,扶對主公劉備,雖曹操百般禮遇,關帝總不為曹操利誘慇勤所動,守住五常八德,此乃大智之表現也。信——桃園三結義,義結金蘭,關帝信守,竭力匡扶漢室,雖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之信德,一言九鼎、一心許天、一心許漢、始終不渝,此乃真信之表現也。關帝得其性中之能事,廣建聖功,慈以化人,悲以憫世,桃園明聖經,此經之理,乃出於上天的根本大道,內含悲天憫人之志慨及憂世救劫的心愿,直可與六經齊達不朽,更可與三傳同步刊行,朱子刪正桃園明聖經奏議讚仰之,關帝經典,雖隻字片語,皆足感應天地,驚動鬼神,乃帝君五常聖德,性天之光明,推及億兆同胞,由覺己性明德內聖,進而覺群性親民外王,蒼生各復自性,而我之佛果,不期其得而自得也,帝君首復五常之性,則身中無極現焉,繼之用太極一大之功,兼善天下,復將一大還於無極,咸令乾坤蒼黎,明己性天,止於無極之處,性與天理,如長天秋水,相映一色,性珠圓明,萬古常照矣。

二、大德受命。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今大德受命關帝受封忠孝祖師、仁義古佛、蓋天古佛、關聖帝君、翊漢大天尊、文衡聖帝、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等封號,其大忠大孝,大聖大慈、大悲大願也與,德為聖佛,尊為玉帝天尊,富有三千大千世界,宗廟饗祭之,子孫保有此宗廟之禮,保有帝德,受其庇蔭也。 關帝大忠大孝必得其位——天爵果位,聖神仙佛,受祿於天,必得祿爵,必得道名,大德昭昭,故又尊為昭明大帝,誠哉感悟:「修道人只要有大德,即大忠大孝、大仁大義等大德,必能得先天果位,得天爵、得道名、得長壽(超生了死),永居無極理域,道成天上,名留人間,萬古不朽也。」若夫小德川流,自性自覺圓明也,如小川之流水,只灌及一身,不能普灌群性群物也,但各自覺其性,各收其圓,全體之分,五常、五倫、五達道,大德敦化,兼以仁化育萬物,以覺群性,如春風,代天地以行道,兼善天下也,關帝受敕封仁義古佛,大德感召萬物,普化群生,普利萬物,乃仁者兼善天下,明明德,化新民,此極盡中庸之道,德行可比及天地也。關帝大德受命,前身伍子胥,五世轉世,皆做忠臣,先受命錢塘水神,後得轉關公本尊,得封漢壽亭侯之職,再蒙上帝敕命、敕封都天糾察之神,再封通明首相,立殿昭明,大解冤經因由品第一明載曰:「清帝追封蓋天古佛,慈悲已與天地同流,正氣已貫乾坤六合。」依據鸞書刊述:「五教教主,共議推舉關聖帝君於甲子年(民國十三年,西元1924年)元旦,受禪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統御諸天,管轄萬靈。」(註2) 至於德蔭子孫保之,亦有佐證,雍正十年閏五月初九日,湖北巡撫王世俊奏請禮部議復稱:「奉旨以聖帝大宗嫡裔,荊州府學貢生關朝泰授五經博士,奉祀當陽關陵,並准世襲。」迄今二○○九年,關聖第六十四代嫡孫關冰源、關業清,是承帝德,子孫保有宗廟祭饗之禮,帝德無疆悠久之庇蔭也(註3)。

三、具足佛之智德、斷德、恩德。桃園明聖經言及「日月斗星辰」、「帝乃日月精忠、乾坤大節」、「精忠沖日月、義氣貫乾坤」、「丹心如赤日」、「人之節、如竹又如月」、「舞風弄明月」、「三寶光日月」、「捧日舉月普照神」、「值年值月將、值日值時神」、「古今昭如日月」、「節如月、月有度也」、「心在人中、日在天上」、「燭殘刀破壁」;關聖帝君降筆真經「有過昭如日月」、「單刀秉燭於今」;告文式「丹心貫日」;其中「燭」即燈燭也,凡此種種,不外「日」「月」「燈」三字,皆具光明,以佛之如來藏心,皆具大智慧光明,故以此三光喻德,喻關聖性德巍巍、浩瀚無垠,清淨光明,帝德無疆也。「日」比喻佛果上之智德。以日能生一切世間光,能生長成熟一切萬物,而佛智亦能生一切明及佛智能生長成熟一切眾生之智慧也;「月」比喻佛果上之斷德。以月光既出則斷除盡之餘熱而獲清涼而佛亦能斷除世間眾生煩惱之熱,使獲清涼也。「燈」比喻佛果上之恩德,以燈能破闇而佛之大悲亦能破除眾生之痴闇且佛法能展轉流傳於世間,如燈燈相傳無盡也。關帝大悲恩澤蒼生、大智生長成熟黎庶,大願斷除眾生疑惑煩惱妄想分別執著,此智德、斷德、恩德,如法華經(註4)中之日月燈明『如來』,佛證蓋天,仁義古佛、蓋天古佛,即如佛陀修行功德覺性圓滿,『應』受人天『供』養,應受九法界等覺菩薩以下之供養;真實『正遍知』一切法;『明行足』證一切無漏之果;如:中天至聖、仁義古佛等果位。『善逝』,佛善入無量無邊世界,隨順眾生心說法,如桃園明聖經「探元妙之理、入上聖之班」,善往於無住大般涅槃,善往於無上菩提,令眾生聞法修行證上聖佛果品蓮;『世間解』佛於有情世間之一切眾生種種心欲,種種果報、及器世間之體相形狀、成住壞空、壽命增減、悉能了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士與丈夫均具大力、成大業者之稱,無上者,具無上覺也,調御,乃謂以種種法調御法界一切眾生,使未種善根者種善根,未成熟者成熟,已成熟者趨無上菩提,關聖經典內涵以儒家為主,以道釋為輔,行中庸之道,關帝用心良苦,教化世人循循善誘,由淺入深、諄諄善導,利益成熟教化蒼生,三綱五常、五倫八德,「明聖經」「覺世真經」「解冤經」等經文…咸令心靈清淨、清修道德,悟透本來,了悟天根,冤欠無明退避,最終臻於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覺行圓滿之佛果,『天人師』『世尊』『佛』,天上人間當尊他為師的人,世上最尊貴的人,萬德莊嚴之德性,本然之性之佛位。以上十種乃佛之名號。曰(一)如來(二)應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間解(七)無上士(八)調御丈夫(九)天人師(十)世尊佛(註5)。關帝帝德巍巍,當之無愧,關帝現今已然是佛,乃非一般護法伽藍神,吾等當以「仁義古佛」「蓋天古佛」尊稱之,以佛之禮,禮之敬之,以表敬重。

四、三身四智圓滿德。六祖壇經:「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註6)意謂吾人自性中原本具有三身,即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有此三身而發之轉識成為四智,因之不必摒絕見聞外緣,即能超然直入佛境。當年釋尊如來菩提樹下悟道贊嘆曰:「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是去掉妄念執著,眾生皆可成佛。」如來智慧德性即是吾人之性智行三身,三身皆修,自同一本性而成,佛聖以覺為師、轉識成智、覺性圓滿、究竟成佛。眾生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皆能依次轉成四種智慧,即(一)成所作智(前五識所轉成) (二)妙觀察智(第六識轉成)(三)平等性智(第七識轉成)(四)大圓鏡智(第八識轉成),意識即分別識,末那識即我見識,阿賴耶識乃含藏識,含藏成佛種子,含藏善惡輪迴種子…關帝當年於玉泉寺中,會故人普淨長老即慈光慧佛,大解冤經因由品第一言及帝君於此清修道德,悟透本來,頓悟千年因果、了悟天根,參養玄理,結聚元神,護國保民,清帝追封蓋天古佛。慈悲已與天地同流,正氣已貫乾坤六合。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恭造木雕千百億化身佛,關帝聖像,前有三十六隻手代表執掌三十六天,後有七十二隻手象徵管轄七十二地,即經文聖帝寶誥: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冥壘幽酆,學會用心良苦恭讚帝德聖帝之三身四智。關聖大帝彰感誓亦曰:「猶若欲使我,變化如沙塵,分身千百萬,隨處救天民。」(註7)正是印證關聖三身佛,四智菩提,圓滿莊嚴之佛德也。

五、誓願挽劫數解冤孽之慈德。聖帝新寶誥「誓願挽回夫劫數,存道存人,御宇蒼穹。」「十萬劫普渡慈航,佛證蓋天。」關帝明聖經內涵以儒為主,以道釋為輔,不疾不徐,行中庸之大道,力挽頻仍災劫,匡正世道人心,乃因當今之世,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道德淪喪,是故災禍頻傳,若欲消劫弭禍,挽回狂瀾,非復尊道德不可,重振「倫理」「道德」「因果」等教育,明聖經兼而賅之,經文:「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儒家五常,道釋三寶,皆從心上生來。」文中帝君首重五常八德倫理道德教育,正是挽劫數、救亂世之良方妙藥。至於「因果」經文「桓侯——輪迴三轉皆忠烈,上帝封為護國神。」「諸葛武侯——輪迴三世相,永不下凡塵。」皆暗合佛經「因果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關帝儒稱「聖」關聖帝君;釋稱「佛」蓋天古佛、仁義古佛;道稱「天尊」玉皇大天尊,昭明翊漢大天尊,三教盡皈依,無人不肅然起敬,正是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除了要孔孟學說四書五經及大乘佛法外,關聖經典亦不可缺乏。再者關聖慈德無邊,憫念眾生事業不順,處處不成,受人輕賤,病症纏身,從事於道者,更是關關受阻,皆因累世累劫,積結冤孽所致,關聖真心悲德,可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親訪大梵天宮,懇求其師普淨禪師慈光慧佛,為眾生說法,以化解眾生累世累劫冤愆,開恩說法,傳經救世,經名關聖帝君大解冤經、或曰慈光慧佛真經、亦曰大解冤經琅全集。經文言曰:「暗解冤孽三生,曉喻萬靈三界,經聲所在降臨,誦持不問男女,均將惡孽消清,再能修身立德,果然誠意正心,並得希賢希聖,何難成佛成真。」至誠恭誦確實感恩反省改過懺悔,聖帝大解冤咒可以消解吾人累世累劫冤孽於無形,當不負聖帝慈悲恩典,關聖慈憫恩德無疆也。

六、規勸眾生修德、持齋、戒殺、放生悲德。孔子曰:「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明聖經經驗第六:「奈何世之人,真性不密,邪僻用心。」關帝感嘆世人私心物慾所蔽,不知人人皆有真如本性,性中具足五常八德,又不知反省涵養而任其外放,故帝君勉曰仁莫大於忠孝、義莫大於廉節,聖人參贊化育,仙佛超神入化者,唯修此性中之德,進而探元妙之理,入上聖之班。關聖帝君救劫渡人指迷篇云:「世上人,早看穿,早早吃齋把佛唸。」武聖帝君自序:「時而以長齋之為吾不喫也,竟傷其生者萬萬。」關帝降著經文時,已是見性開悟之神聖,跟生前之關公是有所差別,而世人卻仍然以對關公生前之認知,來論斷關帝成神後之種種作為,是故兩者難免會有誤差。關帝在世時,馳騁殺場,不便齋戒。成神後,會故人普淨長老,清修道德,情況便大不相同。如同世人在覺悟前與覺悟後之觀念截然不同,此理是相通,故欲探「吾未喫長齋」之真義,乃必須考慮到人事、時空背景,及經文之連貫性,才會更圓滿通達,切莫傷害無數生靈性命。關聖帝君勸人戒殺諭文:「科學理論將對證,不信你們察分明,日後世界將更新,盡留素食持齋人,殺生害命空妄想,身若污穢齊掃完。」(註8)關聖帝君降筆真經:「欲求長生育子,急宜戒殺放生,不食牛犬等肉,可免牢獄囚刑。」明聖經原始第二:「禽獸一切皆性命,無故自食宰生靈,一切化生皆活命,何苦張弓捕網尋。」帝德浩蕩,經文字字珠璣,琬琰之章,句句慈心,鏗鏘有聲,雖隻字片語,亦足驚動鬼神,感應天地。悲德無量,直入規勸眾生修德、持齋、戒殺、放生以濡養性德,世人宜反省懺悔,篤行帝君聖訓,莫負聖人悲心。

七、聖人繼志述事,從容中道,篤行德性。孔夫子曰:「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此言大孝者,善於繼承先人志向及妥善完成先人聖業德業,且發揚光大。關帝前身乃伍子胥也。桃園明聖經原始第二:「玉皇賜帝名和姓,子胥五轉作忠臣。」其祖伍舉,以直諫事楚莊王、楚靈王,有美譽。關聖祖父名審,沖穆好道,深研《易》、《傳》、《春秋》,以易、春秋訓子;父名毅,克紹父學,性至篤孝;聖帝幼而英奇,性忠孝,勤勉好學,喜讀《春秋》、《易經》,文能安邦,武可定國,剛強堅毅,盡孝、盡道、盡禮,關聖善繼述事,實乃孝之至也。中庸云:「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關帝不待勉強自然合道,生而知之不待思索道自得,真乃從容中道之聖人,不偏不倚,降漢不降曹,印無漢重鑄,破壁避嫌,千里尋兄,立功酬曹,封庫懸樑,爵祿不受,鬚長面赤,丹心貫日,精忠冲日月、義氣貫乾坤。忠孝廉節等,聖帝堪配從容中道,虛靈不昧,與天合而為一之聖者。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智仁勇三達德,兼而有之,帝素覽春秋,幼觀孔孟,好學不倦也;踐履期於篤實,心地務求光明,篤行不厭也;忠臣不事二,明言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恥身之不逮也。帝君博覽群經,詳細審問,慎重思維,融會貫通,明辨真道,篤實修之行之自身性德,終修成聖佛品蓮果位,正是中庸所云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之果證也,關聖大帝在世堅守修持五常八德,畢竟成就佛果,吾人若效帝德,踐帝行,循帝步伐,亦可如是成果,誠如顏子所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誠哉不誣。

八、禮儀、威儀具足莊嚴,聖人至德。中庸大哉章:「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註9)佛經云:「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道原於天,率於性,而體之者為聖人。道,語其大者,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語其小者,則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禮儀者:言禮之大節:威儀者:言禮之小節,皆性光發於外,乃以禮節代表道及於萬物也。 關聖秉燭達旦,守其大節曰「禮」,燭殘刀破壁,避嫌守禮,維護禮教正義,周全兼賅。關帝威儀——臥蠶眉八字、丹鳳目雙睛,五龍鬚擺尾,一虎額搖身,具足龍騰虎躍、龍擺虎行之威武也。待其人而後行者,乃得靜待有至德之人,以身作則,典範演禮,故曰:「茍無至德,至道不凝焉。」正是待有至德大德性德如帝君者,至尊大道方可凝聚,無為而成,即先修至德,後成道成聖成佛。關帝修性了命,世人果真仰之鑽之力行,以帝心印天心,吾心印帝心,帝心天心吾心,心心相印,諒於眾會前,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皆獲果證。

九、至誠無息之德澤。中庸云:「唯天下至誠,為能盡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註10)關帝效天之至誠,以覺己自性於圓明,乃率性中五常,以外推親民之用,惟能覺自性,進而覺群性,以盡自性之能,而外推親民,以覺人人之自性,使人人盡其自性能事,如是則大化時雨,萬物各得盡其性矣。此得天地中和正氣,易曰大人者,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時合序,鬼神合吉凶,德澤萬民萬物各歸一性,因天地萬物本是一源一性,雖天地傾陷,而我自性常存而不歿,則可與無極真理合而為一矣。關帝修性中五常八德,勉砥世人當順物之性,不可強物之性,以作口腹之慾,曰大惡昭著,天生萬物以代人赴勞,供人所使,非令以恣口腹,若殺萬物以恣口腹、則謂不仁,謂強物之性,此實有違關聖勸化世人之苦心,至誠無息之德澤,至德無漏之天恩。

十、博厚高明、悠久無疆之浩德。桃園明聖經節訓第五:「人之節,如竹又如月,廣大與高明,圓融更清潔。」此高明配天也。明聖經經驗第六:「自有天地以來,這個無極太極之理,渾然包羅,古今長懸,諸帝王聖賢仙佛,萬經千典,只是明此理,成此事而已。」仁義二者五常之首,關聖大帝曰聖人參贊天地、化育萬物,不過是憑藉此德性而已;仙佛超越神靈,與大道同化,亦憑此德性,無極者,道體之本源,無聲無息、無形無相、無始無終。中庸云:「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無極而生化萬物,悠久無量無邊,無疆之意涵。諸帝王、聖賢仙佛、萬經千典,亦是明此理、成此事。佛經云:「萬法唯心」「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聖神仙佛証果成真,無非一點真心,真心者即如關聖仁義之心、護國心、精忠心、義氣心、日月心、乾坤心,關帝曾言:「日在天上,心在人中,心者萬事之根本,儒家五常,道釋三寶,皆從心上生來。」即此意也。中庸云:「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註11)關聖大帝潛修至道,清修道德,誠恒有始有終,無有止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不息則耐久,耐久則效驗,進而悠遠博厚高明。孟子曰:「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帝君德性正是此中庸可以詮釋圓融。所謂道貫古今,德侔天地,帝君浩然正氣,盈溢三千大千世界,扶魔蕩寇,盡虛空、遍法界,故悠久無疆。

參、關聖經典

關聖經典之降著已有《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關聖帝君覺世真經》《關聖帝君大解冤經》,《玉皇普渡聖經》《玉皇普渡尊經》《關聖帝君戒淫經》《關聖忠義經》《關帝永命真經》《戒士子文》《關聖帝君指迷篇》《洞冥寶記》《玄靈玉皇寶經》,《關聖伏魔寶卷》《玄靈高上帝玉皇赦罪寶懺》等等數十部,今恭述介紹其中五部經文如下:

一、關聖帝君大解冤經:

大解冤經者,摩訶曰大,即是摩訶波羅蜜,以大智慧到彼岸,修己積德,返照懺悔,解冤消孽,真修菩提道果。

二、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覺世真經者,覺為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似覓兔角,覺自性如來,忠孝節義..覺我真如佛性,恢復本性之自然,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

三、桃園明聖經:

桃園明聖經者,明者,日月合其明,明性復初,明心見性,聖者,以吾之口,入汝之耳,以傳聖人之道,為吾人之任務也,經者,常也,常而不變、不易,質諸鬼神而不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常行道理,常傳萬古,誠如帝君所勉言曰:「明如日月,普照乾坤,無物不到,使吾心性常懷不昧,靈台潔淨,打掃如同寶鏡一般,明心鑑性,故曰明聖經。」

四、玉皇普渡聖經:

玉皇普渡聖經者,乃玉帝為普渡天下蒼生,於民國六十一年,於台中聖賢堂特敕命著作,以教化為普渡之本。此經之著,務使誦者易誦,讀者易讀,並易於了悟經意奉行,冀能收到普化之效。

五、關聖帝君戒淫經:

此乃關聖感世風淪落,春秋大義之心有觸,憶秉燭達旦,正氣長頒。民國七年親駕四川普護壇飛鸞著作,以戒世人勿犯淫律,希天下眾生閱此經而驚心自惕,迷途知返,回頭是岸也。

肆:結論

神聖工巧,聖人性德,位封大帝、關聖實至名歸矣。道高魔鬼伏——伏魔大帝;德重鬼神欽——昭明大帝。可謂道貫古今,德侔天地。關帝浩然正炁盈溢天地之間,誠如孟夫子所言:「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關聖正炁磅礡,精忠沖日月、義氣貫乾坤,悠久無疆也。正如文天祥正氣歌所言:「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下者為河嶽,上者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實亦關帝最佳寫照。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關聖均從容就義,仁義而已矣。天然古佛曾言:「有功於天下方為功,有德於萬民方為名,將來如我得志,要造萬世不朽之功德。」此功德不朽如金剛,博厚高明悠久無疆之德,吾人當效帝德,報帝恩,亦可成帝之「英雄」,此英雄名「佛」,先天本覺自性真佛,關帝期勉修五常八德以成佛果品蓮,非帝君驕狂自喻英雄,話中有話,世人宜深悟勿誤解關聖慈勉苦心。關帝自性圓明,潛修道德,自必高明配天,光被四表,德耀千古,故悠久可無疆,德厚如地,道高如天,以欲聖而聖,欲佛而佛,欲帝而帝,欲尊而尊矣;欲聖而聖——關聖帝君;欲佛而佛——蓋天古佛、仁義古佛;欲帝而帝——昭明大帝、伏魔大帝、關聖大帝;欲尊而尊——昭明翊漢大天尊、玉皇大天尊,無量無邊,莫可限量,豈不悠久無疆矣,此亦不待發現而彰顯,不等感動而變化,實乃無為而成就也。關帝秉性至誠,在生時,成己成物,皆以至誠之道,成道就義後,身死而性未死,此身雖死,此性仍存至誠,昭昭天地之間,天地傾陷覆滅,關聖仍以至誠,與無極真理相合,同垂萬古不朽,超越時間、空間,無邊界也。帝君一者自身中正,二者自心忠孝,三者自性圓明,自性自心自身,性心身一貫融化一爐,在世為聖化之民,身逝亦證薩薩陀陀之佛果。至誠徵驗,悠久遠博,大德可配地之厚博,大道可配天之高明,故道德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關帝修其至德以凝至道,可以配高明之天,修其博厚之德,可以配地,如此法天象地,至誠無息,悠久無疆矣,如此不期表現而自彰明,不期動作而自變化,乃成萬世聖基聖業聖德,無為而成也。人與天地同才,而不能與天地同長久者,乃因人不知消長之理;人與萬物同性,而不能與萬物同其無傷者,乃因人無惻隱之心;人與君臣同形,而不能與君臣同其富貴者,乃因人不知積德之功;人與仙佛同體,而不能與仙佛同證果者,乃因人不修先天大道。誠哉斯語。

註釋

(註1). 參考《關公平議與桃園明聖經對未來世局影響力大》,黃國彰編著。(臺北市: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2007年7月初版2刷,頁39)

(註2). 參考《忠義貫古今─桃園明聖經真本淺釋》,黃國彰等編著。(臺中市: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再版1刷,頁86)

(註3). 參考《忠義春秋》第四輯。(臺北市: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97年12月31日一版一刷,頁20-21)

(註4). 例如法華經有所謂『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復有佛、亦名明灯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灯明。』參考《法華經》,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星雲大師總監修。(高雄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初版,頁32-33)

(註5). 參考《佛說彌勒上生下生經》,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星雲大師總監修。(高雄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初版,頁48-49)

(註6). 參考《先天解六祖壇經》,孟穎。(台南市:靝巨出版社,78年8月出版,頁213)

(註7). 參考《關聖帝君大解冤經》,慈光慧佛、關聖帝君著。(臺北市: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2006年3月,頁8)

(註8). 參考《忠義貫古今─桃園明聖經真本淺釋》,黃國彰等編著。(臺中市: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再版1刷,頁284-285)

(註9). 參考《學庸小註》,夢湖著。(玉珍書局出版社,95年3月8刷,頁124-126)

(註10). 參考《學庸淺言新註》,呂祖著。(正一善書出版社,68年9月,頁148-149)

(註11). 參考《學庸淺言新註》,呂祖著。(正一善書出版社,68年9月,頁153-154)

參考書目

《學庸淺言新註》,呂祖著。(正一善書出版社,68年9月)

《先天解六祖壇經》,孟穎。(台南市:靝巨出版社,78年8月出版)

《法華經》,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星雲大師總監修。(高雄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初版)

《佛說彌勒上生下生經》,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星雲大師總監修。(高雄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初版)

《關聖帝君大解冤經》,慈光慧佛、關聖帝君著。(臺北市: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2006年3月)

《學庸小註》,夢湖著。(玉珍書局出版社,95年3月8刷)

《關公平議與桃園明聖經對未來世局影響力大》,黃國彰編著。(臺北市: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