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〇〇〇年五月六日,印尼邦加島邦德佛堂率性進修班(法會)進行到下午五時左右,濟公活佛慈悲臨壇,當天法會班員有二〇六位,加上帶班及服務人員,佛堂内擠滿三五〇人以上,雖然氣候炎熱,大家都法喜充滿,當濟公老師慈悲勉勵了約四十分鐘時,坐在乾道第一排的位子,有一老一少,突然站出來,雙雙跪在老師面前,因鑒於仙佛慈悲借竅,乃為開啟眾生智慧,不像鸞堂問因果或排解冤欠,助理趕緊趨前,安頓班員回到座位。
一、因果顯化
就在那時,只見活佛老師寶扇一拍,那位年少的道親,突然從座位飛跳起來如老鷹般,尖著嘴,舞動雙爪,目露兇光,對著老師口出怪聲,助理及旁邊的服務員、班員莫不驚恐萬分。這一老一少是林姓父子,全家是基督徒,父親在邦加島教授英文,孩子今年二十歲,大學肄業,非常老實乖巧。兩年前被冤孽纏身,每天發作一至兩次,有暴力傾向,會動手打人,因中西醫束手無策,甚至跑遍邦加島教堂及鸞堂,都無法醫治,只好休學在家。適逢邦德壇有率性進修班,苗栗道場李講師來義診,渡他們求道開法會,想不到活佛老師慈悲,似乎有意示現這一場冤孽調解的顯化實況,讓大家明瞭因果的可怕,以及三曹普渡這一大事因緣的殊勝,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助理們就順其自然。
接著,老師慈悲指示助理向 老母請上清茶給借竅的班員喝,雨年來因冤孽附身,不曾開口講話的年輕班員,竟然念念有詞,但講的是爪哇土話,老一輩的人比較聽得懂,他講的話,只有重複一句「我要他的命!我要他的命!」活佛老師慈悲:「你有什麼條件提出來,你要他的命,對你沒有什麼好處。」冤孽說:「不管,我就是要他的命。」老師慈悲苦口婆心勸化,冤孽仍無動於衷,還是重複那句話。
二、父子情深
這時,他的父親(那位年老的班員),跪在冤孽的面前,向冤孽求情:「請你原諒我的孩子,你要命,我這條命給你。」冤有頭,債有主。冤孽根本不理會這位愛子心切的父親。這時老師不得已就提出條件:「要他渡一百個人的功德給你,怎麼樣?」冤孽說:「不值得,不值得他一條命。」濟公老師慈悲,不厭其煩的耐心勸解,冤孽不為所動。老師慈悲,又提第二個條件:「那讓孩子清口吃素,怎麼樣?」冤孽說:「吃素,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換句話說,吃素清口是他的功德,冤孽得不到好處。眼看冤孽很刁蠻,老師繼續斡旋,活佛老師:說:「要他們開設佛堂,設立佛堂的功德給你。」一聽開設佛堂,冤孽似乎有些動心了,經過幾分鐘的思考,冤孽終於點頭說:「好!」老師慈悲就說:「既然好,你就趕快退竅,以後不可再來干擾他。」冤孽搖頭說:「我不退!」老師慈悲問:「為什麼不退?」冤孽說:「我不相信他們能設壇,他們辦不到。」活佛老師慈悲說:「我給你保證!」冤孽還是不相信,於是談判陷入僵局。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天色愈來愈暗,活佛老師只好吩咐助理,讓班員先下課,但仍有五、六十位班員不願回去,留下來看熱鬧。這時,台灣開荒的邦德壇邱點傳師(苗栗觀音宮)對冤孽說:「我們邦德壇所有壇主、道親,一齊給你保證,我們一定幫他們開設佛堂。」冤孽還是不相信,活佛老師非常無奈,儘管法力無邊,但誠如關聖帝君所慈悲:「關某雖然法力大,只能伏魔,不能伏冤。」最後老師只好說:「給他三年的期限,如果三年內,不實踐諾言,三年後,你可以再來找他,我濟公就不管了。」冤孽聽說三年後,可以再來要他的命,終於點頭答應。老師鬆了一口氣,慈悲對冤孽說:「那你趕快退竅,三年內不得再來干擾他。」可是冤孽還是捨不得走,活佛老師有點不高興的說:「條件不是談好了,你為什麼不走?」冤孽說:「我要求道!」老師慈悲的說:「你不可以求道,你沒有肉體,也沒有功德,怎麼可以求道?」冤孽耍賴說:「你不讓我求道,我就不走。」說完話後,就飛快的下樓。調解了一個多小時,眼看白忙一場,明天班員又要看結果,活佛老師真的動氣了,說時遲,那時快,老師的扇子往冤孽的頭上一拍,好像磁鐵似的,突然停住,老師說:「我為了徒兒,委曲求全,忍氣吞聲,今天你竟然得寸進尺,擾亂法場,你向 老母懺悔。」
於是,冤孽隨著老師的扇子,被拉到佛桌前跪下,這時冤孽好像看到什麼?全身發抖,方才囂張的氣燄一掃而空,那副可憐的樣子,讓活佛老師看了又很不忍,老師慈悲說:「我求 老母慈悲,給你一朵白蓮花,可以去聽經好了。」冤孽一聽說可以得到一朵白蓮花,回過頭來,向老師叩頭如搗蒜,老師慈悲說:「好了,你就退竅吧!今後不准再來干擾他了。」於是冤孽應聲而退,而這位班員也清醒過來,眼見那麼多人看著他,便很害羞的向大家拱手「謝謝」,之後,趕緊和他的父親回家。
第二天,他父子平安無事,率性進修班畢班,從此冤孽不再附身,但期限只有三年,未來他家設壇的路非常坎坷,因為他的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不願求道,林兄的命運和前途,只有靠自己努力突破,以及邦德壇前賢協助成全了。
三期末劫,六萬年來的因果、業債一一浮現,尤其天時緊急,冤欠討得也急,功過絲毫不漏。但願各位同修前賢,在閱讀過本文後,不僅能深刻的體認到上天垂憐,降道救原人的慈心,也能及時把握這難得的「人身」,緊跟著活佛老師、老前人、前人的腳步,把握此時,當下了愿。以免業債現前催討時,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