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FB粉絲群: 彌勒書院粉絲群  FB社團: 彌勒辦公室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文章 - 渡人的心態、技巧及方法

渡人的心態、技巧及方法

[日期:2017-05-20]   閱讀:

一、前言

人自呱呱落地,即承受不同的恩澤,如天覆地載之恩、父母養育之恩、兄弟朋友照顧之恩...等等,後學認為感恩圖報最好的方法就是 -- 渡人。

二、為何要渡人?

1從成就自己而言:

師尊說:「天無無功德神,地無不忠孝聖」。要成就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渡人。渡人功德最大,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更何況我們是救人的「靈性」,那功德更大。而且自己有了後學,就會謹言慎行,因有人要跟著我們的步伐走,所以要留下我們的腳印,讓後學能跟上。

2從感恩圖報而言:

我們要感謝的恩太多了,像 老母降道之恩、諸天神聖打幫助道之恩、彌勒祖師護庇之恩、師尊師母傳道之恩、父母的養育之恩、前賢開導成全之恩...等等,因而唯有渡人才是最好的感恩圖報方法。為什麼呢?因為知恩報恩最好的方法,就是「法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諸供養一切功德,不及法供養一念之德。我們在供養諸佛菩薩時,常以香、花、金、玉財寶等供養,其實如稍加思考就會發現,這種行為除表達了自己的誠心外,對諸佛菩薩一點用處也沒有,也不合菩薩本心,諸法本空,四大非實,而且佛菩薩依正(報)莊嚴居的是金碧輝煌七寶所成之巍峨莊院,吃的是瓊槳玉液仙品玉糕,穿的是仙衣仙裳、瓔珞寶飾莊嚴,那裡會在乎眾生以何財寶供養呢?是故唯有法供養才是諸佛菩薩所樂見。

云何為『法供養』?打個比喻,小時候父母、師長總是希望我們能名列前矛,能考上明星學校,長大了又期望我們能功成名就、出人頭地,在孝經上更加以引伸:「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如我們能達成父母、師長的心願|顯揚父母,則比什麼錦衣玉食供養父母,還要讓父母高興心慰了,諸佛菩薩又何其不然?他們大慈大悲的胸懷,多麼迫切的期望眾生能邁向光明大道、離苦得樂,是故我們能接受諸佛菩薩的教導,認真修行,就等於獻上最真摯的供養,若能更進一步以菩薩存心,行菩薩行,當下就是菩薩化身,這也就是法供養精神極致之表現。

3從降世因緣而言:

有些人是乘愿而來,為了幫助師尊師母普渡三曹重任者,若不依愿了愿,那豈不是枉在人間虛度走一回。

4因不忍心而發心渡人:

得道即得離生死輪迴之苦,故因不忍眾生受劫,而發心渡人。

三、渡人的心態:

1是幫他而非求他:

我們都知道一人得道,九玄七祖盡沾光,而且求道是天榜掛號地府抽丁,在在顯示求道是幫他而非求他,我們為的是存著一種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的心。有這麼好的事,難道我們不與親朋好友分享嗎?受益不都是他嗎?所以不要認為我們是在求他,而是真的在幫他。

2改變社會亂象,天下溺,援之以道:

當今社會風氣敗壞,唯有以道的力量,才能改變這種亂象,如果人人求道、人人修道,那麼社會自然安定,天下自然太平。

3不一定每個人都接受,對方有選擇權利,不必怕挫折:

或許今天我們渡他,他不求,但那一天有個人跟他講,他就求了,所以不要為了某一個人不求道就心灰意冷,那大可不必。因為每一個人有每個人的因緣,我們就當他與老師的緣未到而且我們也不管他求與不求,不求是他的權利,但是我們有這個義務要告訴他,把這個種子播下去,那天也許有人去澆水、施肥,他也會發芽的。但後學認為有些人是要我們渡的,我們不渡他,也許這輩子他都不會求道,那豈不是天大的罪過嗎?所以不管如何,我們有這義務去告訴我們周遭的親朋好友,接不接受由他們自己決定。

四、渡人三部曲

1拉近彼此距離,廣結善緣:

人與人之間有一種隔閡,而要打破這種隔閡,唯有從自己本身改變做起,改變自己的方法,後學認為有下列幾點:

A要有一顆平常心:

從前有一個秀才,十年寒窗苦讀,在要進京赴考的前幾天做了兩個夢。第一個夢,他夢見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他夢見在一個下雨天,他身穿簑衣、戴斗笠,手裡又拿著一把傘。他的岳母是專門在替人解夢,於是他就急忙到他岳母家想解夢,結果他岳母不在,他小姨子說她會解,所以秀才就把那兩個夢告訴她,他小姨子說這兩個夢都是不好的夢。第一個在牆上種白菜是白種,第二個在下雨天既然穿簑衣、戴斗笠又何必打傘呢?那不是多此一舉嗎?所以勸她姐夫不用去考了,多此一舉。秀才聽完就垂頭喪氣,正準備離開,剛好他岳母回來,看他垂頭喪氣,問他原因,秀才就將夢及小姨子的解說告訴他岳母,他岳母聽完,說這兩個夢都是好夢。第一個在牆上種白菜,表示會高中,因為在高的地方種。第二個表示「冠上加冠」,而不是多此一舉。秀才聽完就神采奕奕,非常高興。假如我們做任何事,都能有一顆平常心,就不會像這秀才,連做夢心情都會隨之起伏。

B要有一顆海綿心:

我們初入道場,很多事情都不會,要有「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心,像海綿一樣,能吸收一些知識以充實我們本身的道學,也要像海綿一樣,別人一壓,我們就凹,但一放開又恢復本來面目,能屈能伸。

C要有一顆包容心:

學彌勒祖大肚能容,過去或許有些人,我們對他有偏見,但為了渡他,我們要改變自己對他的觀念,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先跟他點頭,久而久之,我們與他的距離就會拉近,他也會對我們的改變而改變他的看法。凡事若能包容的心,任何事都可迎刃而解。

D要有一顆歡喜心:

隨時存有一顆歡喜的心,做任何事都會無住不利。

E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我們要感謝的恩太多了,所以要常存著一顆感恩的心。

2製造機會:

有很多機會不是憑空而來,而是需要我們去製造,像在聊天當中,就可把主題慢慢轉入,像對人生的看法,鬼神之說,就可把渡人的機會製造出來,只要我們有心,就可製造出很多渡人的機會。

3把握機會:

既然機會製造出來就要把握,有時機會一失,可能就很難再來,所以一有渡人的時機就要好好的把握,不要平白的讓它溜走。

五、渡人的技巧

1其對道完全不知而言:

我們可問他是否相信因果輪迴之說,若相信,則告訴他有一個能超生了死的機會,願不願去試試。若不相信,可告訴他有兩種可能,其一是,這「道」是假的,但去求了以後,對他又沒有什麼損失,反而使他更了解一些事情的真相,其二是,這「道」是真的,若不求,那損失不是更大嗎?

2其對道有些觀念而言:

大略談開示道義,如古時求道與現今求道的差異,然後告訴他,因他祖上有德,根基好(前世有修)及有那緣份,並非人人想求道都可以求,有些人想求都無法求。

3其對道反感者而言:

先了解其排斥及反感的原因,然後先贊同他,甚至可以訴他,自己以前跟他一樣,而且反感更堅決,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了解以後,才知道與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有些出入,那天有空希望他能夠一同去了解,若是長輩,可告訴他,他經歷豐富,希望他同我們去了解,幫我們看看,若是不好,我們也不去了,若是他真正關心我們,當然會前往,但是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假如他要去之前,一定要把他的問題告訴我們的負責講師或點傳師,以便有因應之道。免得臨時帶去,辦道時他也只是去了解而已,而非要去求道,去只會破壞氣氛,所以可先安排他去參加一些道場的活動,像法會讓他了解為何有那麼多人甘願犧牲奉獻,以改變他的觀點。

六、渡人的方法

1改變自己,身教為先:

從改變自己開始,讓周遭的人感覺我們求道後,改變了許多不好的習性,從自身先做起,渡人就容易多了。

2充實為要,急躁無功:

要先充實自己,免得渡人時,別人一問三不知,別太急著躁,要讓人感覺我們言之有物。

3了解對方,因材施教:

渡人之前要先了解對方的程度,不要國小畢業,我們卻引經據典,那會嚇壞他,以為很深奧,說法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4先約定時間:

要先跟他約好時間,以免去找他而他不在,也要大概跟他說明約兩三個小時,免得到時他急著要走,那效果較不好。

5尊重對方,不可主觀: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我們要尊重他,不要別人都是錯我們才是對,如對道排斥者,我們可先贊同他,甚至可說我們在不了解時排斥比他更激烈,但了解以後才知道,並非自己想像那樣,希望他有空一同去了解。

6步步為營,貪多必失:

不要有那種一網打盡的心,一次要渡三、五人,假使其中一人不求的話,可能會變成大家都不求,可先渡他們之間有影響力那位,再同他渡其他人,這樣較易成功。

7忠實聽眾,最受歡迎:

不要光是我們在講,也要聽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能一吐為快,我們做個忠實聽眾、他的知音,渡他會較容易。

8一氣呵成,夜長夢多:

渡人要一次講完,不要講一半,說下次再來,那可能下次就不成功了,最好能夠一氣呵成,一次就OK最好,免得下次有變。

9輩份相同,較易成功:

若是長輩,他會認為,他過的橋比我們走的路多,所以同輩較易成功。當然老一輩也有方法,若是他不了解而反對,可告訴他,他經歷豐富,希望他同我們去了解,幫我們看看,若是不好,我們也不去了,他若是關心我們一定會來,但是帶他之前,一定要先告訴我們的負責講師或點傳師,以便有因應之道。

隨緣渡化,不要勉強:

我們今天渡人求道,不是要他來一次而已,所以不要用勉強的方法,以免造成別人的反感,要隨緣渡化,盡力而為就對了。

七、結論:

要想渡人,首先要把自己渡出來,六祖曾說過:「迷時師渡,悟時自渡。」我們自己都不能自渡,那如何渡人呢?老師也說過:「只要徒有三分心,老師會助你七分意,讓徒十分圓滿。」所以只要我們發心要渡人,別怕不成功,有活佛老師在做我們的後盾,還有什麼煩惱呢?趕快去渡人吧!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