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FB粉絲群: 彌勒書院粉絲群  FB社團: 彌勒辦公室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文章 - 十五條佛規

十五條佛規

[日期:2017-05-09]   作者:基礎天基 胡俊銘 閱讀:

中級講員班 第一組 D101胡俊銘

一、前言:

依據文獻的傳說,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製成靈巧合用的器物,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也就是說各事各物,皆有一定之原則。

譬如說海上的船隻、天上飛的飛機,都各有一定的軌道和線路,倘無線路,就難以到達目地,再以真道來說,這個道是天地萬物的真主宰,至尊至貴,難道就沒有一個一定的法則嗎?所以老母 娘惟恐修道子無遵循依據的準則,而入左道不能分明,誤人誤己,墜落而不自知,所以定下十五條佛規,給我們修道子有所遵循的準則。就好像航海之指針、修道之指南,決不可偏離之。十五條佛規乃修道之大根本,也是我們一貫弟子所要走的道路。八仙漢鍾離大仙說:「不可以小看這十五條佛規,它是非常好的天梯,你若依照如此去做,成佛有餘。」所以不可以小看它,接下來後學就來介紹十五條佛規內容。

二、十五條佛規:

1.尊敬仙佛

我們尊敬仙佛,要有真誠之心,就好比我們在社會可看到的一些民俗活動,比如:大甲鎮瀾宮繞境活動、北港媽祖進香等。其主要的是尊其愛護眾生的大恩大德,敬其對一切生靈的無限慈悲心。濟公老師說:「尊敬仙佛,不應只是尊敬那看得到的仙佛,還要尊敬我們自己心中的那個仙佛(自性佛),我們所做的一切,內不離自性,外不悖佛行一切合乎天理,不違背良心,那才是真正的尊敬仙佛」(可以舉例復聖顏回,得一善則拳拳服膺的例子)所以尊敬仙佛是理所當然的,仙佛受敬心無喜,遭謗受毀無怨言,乃取眾生一點真誠之心而已。

2.遵前提後

人人都有其前人,也都有其後學,對於前人或者是前輩者應尊敬其德,遵從其教導,對於後學應好好照顧鼓勵,引導其上進不退轉,因為每一位後學資質不同,要好好循循善誘。所有還在學、修、講、辦、行的人都是後學,所以前人、點傳師們也都很謙虛的自稱後學。濟公老師說:「真正的遵前提後,是要我們效聖法賢,尊敬有道的人,向他們學習,並低心下氣幫助眾生,讓每個跟我們有緣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提攜、幫助而真實的超凡入聖,跳出輪迴。」

3.齊莊中正

是我們修道人的內聖功夫。為什麼說是內聖功夫呢?

齊:齋也,戒自己(規範自己)比如:「言、行、心」三方面,齋戒吃素清口:入口清、出口清(口德之培養)。

莊:嚴省其行,心正身修守四勿,端莊威儀。

中:不偏不倚

正:無欲無邪,無違背天理之事,以身作則,比如:四正工夫(身、心、言、行)。濟公老師說:「齊莊中正不只是頭髮整齊、衣服端莊、外表莊嚴,而是要我們內心莊重,眼耳鼻舌身意也全要莊重,換句話說能做到內心無雜無念,莊重自持,那才是真正的齊莊中正。」

4.循規蹈矩

循規:循著應守的佛規去做。

蹈矩:每個人能夠素位而行,能站在自己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去走。循規蹈矩並不是只遵守外在的佛規就好,還得問問自己,有沒有時時刻刻也遵照心中佛堂的佛規來做事?什麼是心中佛堂的佛規呢?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人本具有的良心。得問問自己做人做事有憑良心嗎?有照良心佛規去做嗎?待人誠懇嗎?慈悲嗎?良心就是佛規!修道行道非看外表,要看內在,外在的佛規固然要遵守,但心中的佛規更要去留意,時常擦拭心中的佛燈,不讓自己違背天良,才是真正的循規蹈矩。

5.責任負起

責任:就是職責、任務,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盡心盡力的本分、事務。我們每個人,皆有使命來到這個世間,並非無緣無故來至佛堂修辦,皆是有使命而來。

院長大人:修道人最擔心的是該做之事沒做,該辦的道務沒辦,將來回天有何面見老 。濟公老師曰:「假若人人都能盡心盡力、代天宣化、效聖法賢、正己成人,把道的尊貴在自己身上顯現出來,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讓自己良心安坦、無愧,讓家人歡喜,感恩讓社會平安、和諧,讓人類幸福、快樂,讓九六原胎佛子都能回復自性,這就是責任負起。切記!保持好自己的心念,也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心念,端正好自己的行為,小心一切不良的影響,千萬不要在佛堂畢恭畢敬,而回到家裡則輕率放蕩,不能把道實踐出來,就是沒有真正的對道,把責任負起啊!」

6.重聖輕凡

凡是辦事,不論是辦佛事、聖事,或是辦一切事,若能以大體為主,眾生為重,這就是重聖,相反的,如果以個人的事情為主,小我為重,這就是重凡,所以凡是一切以利益眾生為主的事,都是聖事。能看重這些事的,就是重聖、就是輕凡。真正的重聖輕凡是幫助眾生,成就眾生走上心性解脫,超凡入聖的路,修養自己、成就自己,把人心去除天良顯現。

7.謙恭和藹

謙:謙虛有禮,文質彬彬。

恭:有敬意的意思,低下有道。

和:和顏悅色。

藹:和藹可親。

謙恭和藹,並不是只對前賢、點傳師、講師謙恭,而是對每一個人都畢恭畢敬。

易經64卦裡,有63卦都是兇中帶吉,吉中帶兇,唯獨1卦就是這個謙卦,只有吉沒有兇,只有福沒有禍,為什麼呢?易經說:「謙,亨,君子有終。」就是說以謙和的態度來做事,則事情容易做的順利,故有亨通之象。

放下一切自我,恭敬所有眾生,因為謙卑自己,低心下氣沒有人我之分、是非之念,就在這個當下,才是真正自我的顯現。相反的,驕傲的人看不起人的人,絕對不可能成道,因為當他驕傲的時候,就是人我相未去除,也是執著仍然還存在,易經:人道惡盈而好謙,就是這個意思。

8.勿棄聖訓

聖訓者,聖人所垂示的書訓。換句話說,就是聖賢仙佛所說的話。千言萬語,就是真理的話,說眾生要如何修行才可以回天的話,也就是引導眾生如何改邪歸正,由迷轉悟的話。

勿棄,就是不可以拋棄、不可以輕視、不可以不照著去做。仙佛都是大慈大悲,都是為眾生生死大事著想費盡心血在努力,又怎麼忍心輕易辜負而不照著去做呢?所以勿棄聖訓,其真正涵意,就是體會仙佛的慈悲明白書訓的真義,最後依訓實行,才能成聖成佛。

9.莫著形相

莫著形相,就是不要執著外在的形相,而被它給蒙蔽住。因威一切有形有相的東西,它都不是究竟的真實,並且終歸幻滅無常,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幻,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因此凡不能破除形相,還迷昧於形相的人,它的心就都還在象天,氣天中,都不能進入無極理天。而迷昧顛倒的眾生之所以不能真正解脫,都因為被外在的相給束縛住了,心為形役,自性不能當家做主,自然永在輪迴中流浪生死。所以莫著形相,不僅僅是不要執著仙佛的借竅顯化,而當以體悟仙佛開示的真理妙義為主。更進一步的,是要能在任何情境中,都能不動其心,自性做主,這才是真正的莫著形相,也就是真我的顯現。

10.手續必清

古書說:「佛家一文錢,大似須彌山,欺心不實報,披毛戴角還。」道親行功的東西、錢財,一定要清清楚楚,否則行事馬虎、貪念一動、廉德不守,那麼將來就有苦頭吃了,因為天律森嚴、秋毫必察,絕對不會有絲毫的偏差、半點的遺漏。

11.出告反面

「出」是出去、離開,「告」是告訴、稟報,「反」是返回、回來,「面」是當面回覆。

前賢交代的事情,不論是大小遠近都要謹記在心,認真去辦,事情辦完,定要清楚稟報,不可含糊。

身為後學的,要出門辦事,理當請示前賢,稟報前賢,並誠心請求指示,接受指導,而每次出門,回來之時,也當盡量迅速稟報事情辦理的如何,以免前賢擔心掛慮,此條佛規乃是提醒修道人,對人要盡忠,對事當盡責,並且上上下下,尊卑有序,出入有禮,如此事事出告反面圓滿交代,人倫大道,方為無虧。

12. 不亂系統

濟公老師說:不亂系統是指每一個修道人不可以偏離正道,一切要以自性當家作主,不可以誤入左道旁門。

金線系統,要清楚不亂(師尊、師母——老前人——前人——點傳師,一系列的金線),請示不越級。

現今千門萬教齊發,上天派下很多假弓長、假祖師,他們都是領命來考道的,我們沒辦法,不要怨他、罵他,只要不為所惑就好。

13. 愛惜公物

公物是指公家的物品,好比佛堂的東西,它是屬於公家的、佛家的,有沒有好好的愛護它、珍惜它、善用它?若能好好發揮它的作用、價值,這就叫做愛惜公物。

濟公老師曰:「佛堂裡代天宣化的點傳師、講師、辦事人員,有愛護他們嗎?有對他們不禮貌嗎?有言語上的忤逆嗎?須知你若能對他尊敬,就是愛護公物。」因為他是代天宣化,是屬於老天的人,如果不尊敬他,不愛護他,那就不是愛惜公物,何況還在背後批評他、罵他!那就更嚴重了。所以愛惜公物不單單是要愛惜佛堂裡的東西,還要愛惜佛堂裡的人要好好的對待每一個人,並且相親相愛,互助互勉,這才是真正的愛惜公物。

14. 活潑應事

真正的佛規就是道,它是活的不是死的,它本來就是隨著外在因緣的變化,而有所調整,,生生不息的。所以修道人也要有活潑玲瓏的心,要知道變通,不可以一成不變,因為理,是不變的,但方法可以改變。(比如:讀經、學烹飪)

15. 謹言慎行

◎修道人應當口出真理,只論聖事、不說是非、不造口過,這才是真正的謹言。而慎行也是一樣,不僅要言行合一,做個標竿,更當以身行道,代天宣化才是。

◎可與之言而不與之言謂之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謂之失言。,君子不失人亦不失言。謹慎我們的行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樣的小心謹慎,這樣才不會做錯事。

◎古人說:「言者心之音,行者心之影」就是說言語可以表達出一個人內心的心聲,而行為可以反應出一個人內在的心影。所以說我們內在存著什麼心,外在就會有什麼樣的言行。相對的,你若沒存這樣的心,自然也不會有這樣的言行。因此,外在所言,所行的一切,可以真實,自然的反應出我們內在心性的一切,所以一言一行,都要小心注意。道,是時時刻刻不離開我們的,加上天不言,地不語,道的尊貴是要在我們身上顯現出來的,所以說我們要謹慎我們自己的言語和行為,上天對每位眾生都是公平無私的,都是寸功不昧,纖過必察的,故要謹言慎行。

◎人有兩耳,只有一口,就是代表叫我們要多聽、少言,有一句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言出如箭,不可亂發,一入人耳,無法拔去。

三、結論

濟公老師說:我們要好好的修、好好的辦,遵照這15條佛規去做,保證成道有餘。但要記住,這15條佛規是上天定的,不可私自訂立佛規,尤其在這末後時期,如果要辦上天的事,就依照這個系統,這15條佛規去做,一切事情就可辦得十分順遂,辦得合乎天意。至於一些日常生活儀節,佛堂內的出入細禮,可以斟酌實情看著辦。但這15條佛規,本是成佛的禮節,要細細體會,認真力行,就會明白它是修道的準則、辦道的條理。

所以說:有一分的戒律,就有一分的成就,有一分的修持,就有一分的收獲。佛規就是明路、是學道、修道、行道,以致於成道,是成就我們,非約束我們。是成佛之規矩,成佛之天梯,我們要好好遵守之。

參考資料:

佛規諭錄:正一善書出版社

十五條佛規:明德出版社

十五條佛規:正一善書出版社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