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道要有什麼條件呢?一合作、二開創、三培育、四關愛、五守成、六整齊、七團結、八專心、九精神、十信心。」又云:「『共識』就是一種藝術,徒兒如果想擁有藝術的細胞,就要給自己機會。就從現在開始│肯定自己、培養藝術的心。
要能與身旁的人、事、物和睦相處,容納每一個人對你的意見,如此,是不是就沒有爭吵?沒有爭吵,自然就會顯現和諧之氣。」淨名 經云:「直心即道場。」那個不思善、不思惡的清靜直心,有了這個直心,才能顯現和諧之氣。
道務之所以會萎縮、散漫,絕對是道場上某些人的「直心」出了問題、和諧之氣被破壞了,以人心替代天心,以人意替代天意,忘了自我反省,忘了修辦道某些很重要的要素……,渾然忘了「道」是老天再掌權,而不是人能掌權的。以下歸納了幾點道務不能宏展的因素,以為省思:
一、佛規鬆散: 佛規禮節,包括應對進退、承上啟下、尊師重道、三清四正等,都是維繫道場和諧、進步的規則;一個佛規禮節守得好的道場,其上下的協調性、配合度較高,整體 的觀念、心性、行為亦較整齊,那是因為他們願意放下自我、以道為尊。反之,一旦佛規禮節疏失了,任你再努力開創道務、成全道親,也是空有其表,顯不出道的 精神與內涵。
二、人事不和: 天時、地利、人和,以人和為貴,道場縱然有龐大的人力、財力,或道務比其他道場還早開發,如果道場上的每個人都勾心鬥角、以老前賢自居、私心用事,這個道 場就不會平安、道務不會順利。唯有恪遵原始的修辦道宗旨,隨時警惕自己要「以大體為重、以天心為心」,這個道場才能平安順遂、道務才能宏展。
三、愿力不夠: 如果承擔道務的勇氣不夠,怕付出、怕麻煩、怕累、怕委屈、怕得失……,「無力感」就油然而生!這是什麼原因呢?犧牲奉獻的「愿力」不夠!活佛恩師說:「無 凡不養聖,但無聖則凡不順。」因為我們慈悲心愿不足,原本是有能力、有捨辦的條件,可以把道務推展得很好、可以成全更多人,但因為你猶豫不決、袖手旁觀, 所以錯失了良機、蹉跎了歲月,以致耽誤了道務的進展、耽誤了眾生。這難道不是「愿力不夠」嗎?心發,則眾生可渡;愿立,則佛道堪成!唯有由小向大、犧牲享 受,才能造就未來不可限量的聖業。
四、認理不真: 認人情、認氣氛、認天機、認天時才積極修辦道的道場,道務必定時進時退 、搖擺不定。點傳師對你好,你才有信心;法會人多、仙佛慈悲顯化,才感動發心;天時緊急、災難要來了,才積極辦道……。這些因素,都不會奠定鞏固的道場或 出色的道務,唯有「認理實修」,才能使道場能久能遠。
以下乃活佛恩師對「道務中心」的解說: 活佛恩師云: 「你們每個人在自己前人的道場上,都有所謂的『道務中心』是嗎?可是,是『道務中心』?還是『道誤中心』呢?你們這些在道場多年負責道務策劃、運作的人 員,可曾細細地想過這個問題?為師在南屏山上,每次看到你們規劃道務時, 都不禁膽顫心憂。徒兒們,你們對道的體會尚不足夠時,又何能真正的負起所謂『道務中心』的神聖職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