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FB粉絲群: 彌勒書院粉絲群  FB社團: 彌勒辦公室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文章 - 一指超生

一指超生

[日期:2017-10-24]   作者:范聖杰講師 閱讀:

問:

范講師您好,有個疑惑在後學心裏很多年,雖然問過許多前賢,但還是未能解開心中的存疑,想請教一下范講師您的看法。

就是道場說得道是得明師一指,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累世的習氣毛病業力因果,怎麼可能因為求了道就不見,怎麼可能得一指點超生了死。以後學個人來說,後學求道已經十幾年了,也當上講師,剛求道時確實有些改變和感動,但現在自己仔細檢討起來,幾乎習氣和毛病都沒真的斷除,在道場時不敢表現出來,可是內心得不到喜樂,回到社會上又整個都是習氣毛病。也曾下定決心要改變,但總是難以持續,不知如何是好?

後學現在內心裏坦白講對這個道並沒有真實感,也不知該如何產生更大的信心,只能盡量參與道場活動和渡人辦道,希望能積點功德,希望將來回天不要太難看。非常抱歉打擾您,請講師幫後學解答。

答:

說實在的,我們連自己眼前的一念都控制不了,還想化解宿世冤親業力,簡直是把修行當玩笑話了。

白陽期是在家修,許多事恐怕很難放下,像是工作事業、家庭子女..等等。但在家修有個菩薩道的大原則:凡事要看淡一些。以夫妻關係來講,恩恩愛愛當然可以,但魂牽夢縈難分難捨則大可不必,該自己修行參辦的功課,還是要抽出時間來,不要被家庭給絆住了。

我們來看習氣毛病,一般講「種子生現行,現行薰種子」,也就是指我們心田意識裏累世的習氣業力,碰到因緣就會展露出來。想要改變要由最根本的意識中下手,只要意念不被左右,累世的習氣就起不了進一步的現行作用。佛法講業力講到了第八識的阿賴耶識,只要第六識前五識能清淨不動,八識田中的業力便無法進一步作用。

我們求道,並不是改變外在的因果業力,而是修這一念正念,藉明師一指點指明關竅,正者不妄,用這最初一念正來破萬邪。所以我們求道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幫我們提起正念,只要正念現前,這個正念的現行便會去改變我們八識種子中的業力牽絆。

有人會說起正念那不是起分別心了嗎?正念就是良知良能的作用,這個是善分別,是般若慧,可不是一般的攀緣心,攀緣心是往外看往外求,而正念是真心本性,清清淨淨但又清清楚楚。我們修辦道,要常常去返觀這個正念本心。

那麼知道這個本心本性之後,是不是就一切解脫了呢?

當然不是,我們道中不是常講:「先得後修」。得道已經超生了死,為何後面還要繼續修,那要修什麼呢?

我們得道後就要修這個「真」,也就是讓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做的了主人。得道但習氣業力還在,我們只是知道原來靈性和肉身有真有假。剛得了道修行會進步很快,因為一下子看到了業力習氣的本來,習氣業力一時不現前了,求道後會有一段時間很歡喜,什麼事都相應都順遂,那是因為正念起習氣消退的緣故。

但若功夫不確實,求道後兩三年,又故態復萌,那就會變成時進時退、患得患失的情形了,有時像個修道人有時又像個凡夫俗子。

這個關鍵就在於我們沒有分清楚正念和分別心,最終我們還是用分別心來看修行,分別心讓我們一開始時有了正念,但分別心也讓我們執著妄想,無法進一步解脫。用白話一點講,就是我們修養和脾氣變好了,因為知道要有道德要潔身自愛,但對我的追求,反而讓內心的執著更加重了。

那什麼才是「正念」呢?

這個本自具足的正念,佛家有幾個名詞形容它,像是妙觀察智,思惟修,淨念,識精、覺性,儒家中庸的「發而皆中節」,大學講的「明明德」,易經「元亨利貞」的貞,盂子稱為「浩然之氣」。

這個由靈性發散出來的,就不會被外境染污,始終都是清淨的。這個工夫有二個層次,在應緣起用上是活活潑潑的,在內觀上則是不起雜念妄想的。比方我們用眼睛看這世界,而外在的這個世界自有其運作變化,但若我們的心隨著世界的變化而產生各種情緒反應,那就是分別心在起作用了。

這時要回過來,不思善不思惡,孟子講的「不動心」,只要自己的情緒不要動作,正念便會現前,眼睛能看的功能並沒有改變,但那個心是不動的。慢慢的把這個不動心拿來日常生活中應用無染,拿來做人做事,這是道場所指的「先得後修」的功夫。

最後,我們來談談「習氣」

明知是錯的但卻改變不了,除了沒有起正念外,另一個因素,是沒有下個決心去斷除,道場把這個決心稱作「愿力」。同樣是改變,有沒有發愿其行動的力度是不一樣的。一個是想到才做,一個是不達目的不罷休,你說那一個會成功呢?

習氣在因緣來時會自然呈現,也可以說我們只要還活著有一口氣在,自始至終都活在習氣業力的牽引中。愿力能加強我們正念的力度,真心本性不生不滅,有了覺知正念,回頭看分別妄想執著,看習氣業力起的現行,就會清清楚楚。

發愿等於回過頭把分別心拿回來,把分別心收進彌勒布袋中,不管它怎麼變怎麼化,都有正念在觀照著,這時修行的內外功就算有真實功夫了,收用都在一心中,做任何事都是上品功德。

消業,並不是指強迫自己去喜歡不喜歡的人,躲在宗教裏去做不願做的事來「消業」,也不是一味要別人順服屈從你,而是要「無住生心」,碰到了就做,若不願做那就不要做,不要再用各種道德意識來左右自己,也不要有得失分別心來喜怒哀樂,要不住相才能不造業,才不會一路修行,到頭來又自尋煩惱。

總結一下,兩個重點要多用心:一是正念,一是發愿。這兩者,一內一外,一覺一行,一智一悲。修辦道要常回到這兩顆初心去想想,才算對的起天恩師德的一指直授。

附圖:天元佛院白陽祖師紀念館藻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