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FB粉絲群: 彌勒書院粉絲群  FB社團: 彌勒辦公室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文章 - 修道程序

修道程序

第一篇 求道(求知)章

[日期:2017-06-02]   閱讀:
第一篇 求道(求知)章

求道是什麼意義,求是追求,就是要來追求這道是什麼物,其來源出處,是什麼地方,其本體實相,有無形色,在吾們身上什麼所在,與人類萬物,有甚麼利害關係,是怎麼寶貴,怎麼奧妙,原要切切實實,追求到明明白白,才能誠心求之,信道有篤,修道有方,行道有恒,成道自然可期可必了,大學云:「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止而後身修」,此言先要格物致知至,終能發出誠意正心,意誠心正,然後可以修身修道,此乃聖人遺留的明證,由此觀之,修道必須先求知者明矣。

第一章 求道、道是什麼

原來這個道,就是吾人之本性,儒教謂之良心,佛教謂之金剛,又稱為菩提心,道教謂之道,又曰谷神,總而言之,即是佛性也,名稱雖是種種不同,其實則一也,按這本性,來自無極理天,在天謂之理,又謂之天命,賦與人則謂之性,又謂之道心,良心,循此性(良心)而行,即謂之道,故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這個性,本屬無形無象,無聲無臭,無朕兆,無端倪,不可測度,似空非空,似有非有,實是空中有妙有,有中有妙無,老子云:「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者,即道之精華也,其徵妙忘奧,實非筆墨所能描寫,亦非口舌所能形容,此則大道之實體了,實體無相,乃妙有真相,非塵世之有聲色,有名相,之假體假相也,天地雖大,不得此妙道不能成,人物雖靈,但不得此妙道不生,宇宙萬彙,但不得此妙道而生成的,萬靈萬彙,雖各自有,但不論誰何,都是有而不知其自有,但是一刻亦不得離開此道,一離道,就是拔本塞源,性命不保了,怎麼說呢,因為這個性理真道,乃是萬靈之天根,性命之生源,萬彙之根抵也,若果拔了本,絕了源,其枝末還能蒐盛嗎,還有性命之可言嗎,三教之聖理真傳,即在此耳,自數千年前,中已有證明,「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不是明證嗎,可知道即理,理即性,性即是良心,亦即是佛,要超生了死,脫出輪迴,躲劫避災,成聖成佛者,番由此道也,道之寶貴,不用說而自明矣,釋迦不慕太子之貴,妙善不貪官主之榮,古人絕離塵世,拋妻離子,苦修數十年,非無謂也,為求此性理宜傳之大道耳。

此玄妙之聖道,先天地而有,然莫能知其始,後天地而存,然莫能知其終,其微妙玄通,雖聖人亦莫明其妙,莫能名其名,故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此即道之由來也。

第二章 太上何以強名人之性理謂之道

「道」字之含義最廣,大別之,有三義。

道:1.道者路也,人人必由之路。

2.道者道也,引導之義也。

3.道者說也,述也,言說陳述之意也。

蓋因人性來自理天,孔子所謂:「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原是無形色。無聲臭之物而無物,無朕兆之可觀,無端倪之可見,非有非不有,非無非不無,至微至妙,至幽至玄,非筆墨可以形容其妙體,非言說可以探測其本真,天下莫能知,莫能名,原來此真空妙有,無相之相,幽微玄奧之性天中,含有至善之中德,就是八德又稱曰八寶,即「仁、義、禮、智、忠、孝、廉、節」,此乃人人必有真經正路,故強名之曰「道」者一也。

如上所述,性道即如是幽深玄奧,非筆墨所能盡,非口舌所能說,視之而不可見,聽之而不可聞,不可捉摸,不可端倪,何能知其實相,何能知其玄妙,至於來源妙處,止宿善地,怎麼得知呢,所以必須依聖人仙佛之經書,典藉,以及明師,前人來指授,引導,才能明白這性道之妙理,故強名之曰「道」者,二也。

但是這道雖是不可以言說的老師曾說過:「道本不可以言說,雖有言則差,出口則非,然無言說,道無以明」,如果只靠經書,專靠神會聆悟者,非上上智之人,是不可能的,還要依先覺者之言說演述,才可以明白其奧妙,故強名之曰「道」三也。

明性理真道,此三者本不可以缺一,因「道」之一字,恰好含有此三義,是以太上強名之曰「道」者,非無由也。

茲將性天中之八德,簡單說明,聊供參考。

「仁」者,心德也,天理良心也,體上天好生之德,合乎天地,和乎萬物,一性圓明,十分平等,聖人云:萬物同體,惻隱之心,仁也,孔子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就是去私心,還天地公心,濟人利物為仁也。

「義」者,人路也,義為人之元情,禮讓之根本,見得思義,和氣不爭,不以利而害名,不損人而利己,這「義」字,乃八德在我頭上,王道在我身上,一陰一陽,至大至剛,浩然正氣,道義精微,關公所以為聖,顏子所以成名,率由此義也。

「禮」為吾人的元神,天理的節文,人身的法則,行為的軌道,男學才良,女慕貞節,廉恥常存,淫亂不犯,以正為本,禮德是尊,關公秉燭耀千古,韓湘同床不動心,守顏子之四勿,此皆克己復禮之根也。

「智」智德是人的元精,立身處世的指南,出迷入悟的明燈,出世入道的明路,智有智識與智慧之分,由智慧,則性靜生明,明心見性由智識,則聰明外露,逐妄迷真,故轉識為智,則天堂,轉智為識則地獄矣。

「忠」忠者中心也,中為真中,心為良心,真中有良心,可以明見天真也,口中一直,至理在中,不偏不倚,出口上為天,出口下為地,乃表現心中起意,天地皆知,心通神,神通心,善惡難隱,是非難瞞,故能盡此忠者,自心無愧,鬼神無欺,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中不怍於人矣。

「孝」孝為百行之先,八德之首,「孝」字,乃半老半子,半老在上,為天,為父母,半子在下,為地,為子女,上半生,父母辛勞養育子女,下半世,子女盡孝扶養父母,此理之當然也,三教九流,男女老少,那一個不是父母所生的,士農工商,富貴貧賤,那一個不是爹娘養育的,釋迦由孝而成佛,玄天報親而為帝,目蓮僧行孝,天榜標名,大舜帝盡孝,帝堯讓位,自古聖賢仙佛,莫不由孝而成的。

「廉」廉字,立頭端正,身披半鄉,雙足立地,兩袖清風,貴在身清,不在衣冠,安貧樂道,銅臭無戀,楊震辭金,只畏四知,天子訪賢,特舉孝廉,上廉而下潔,官清而民正,廉之所以舉也。

「節」節是人之操持,即節操貞節也,為人之儀範也,志操卿貞,操守嚴正冰清玉潔守身如玉,如竹節之堅貞,如松柏之凌耐,如菊殘猶傲霜枝,如梅雪爭春不下,男重操持,女慕貞節,文天祥殉國負帝入海,王昭君盡節屍向上流,此皆臨大節而不可奪者也。

性中有此八德,故「性」字,左三劃,為三綱,右五劃,為五常,乃入世出世必求之正法,聖賢仙佛入道正經之大路,故謂之真經正法。即聖理真傳之核心處,人人必由之正路也,老子強名之曰「道」者,大有深意在焉。

1欲知行八德對何處著手?

2意欲代天宣化應該怎樣辦呢?

第三章 何以必要求道

道為人之本性,為性命之根源,在第一章,第二章,已經詳細說得明白了,道即為人之本性,在人身中,就是人人所固有的,怎麼又要求道呢,即說人類萬靈,莫不是得此性理妙道而生的,這便是有生之始,這個性道,已賦在人類萬靈的身上了,怎麼第一期青陽,第二期紅陽,現在第三期白陽,三期末劫,又須要維皇降道的必要呢,因為這性道,微妙得難言,雖在人身中,其出入也,並沒有影象之可見,其來去也,亦沒有聲響之可聞,故不論天地,人靈,萬彙,都是有而不知其自有,若無維皇上帝的大命,特降真道,授命於明師,指傳這個「性理真傳」,點開竅妙,闡明萬古奇秘的心印大法,那麼你賢過顏閔,智勝范增,亦是無法可以知到這個性理妙道的來源出處,玄關善地,怎能知到他的奧妙呢,他的寶貴呢,怎知他與天地萬靈萬彙,具有生死緊密的關係,造化無窮的玄妙處呢,所以古聖王軒轅,亦須拜師七十二,釋迦放棄青官之貴,而入雪山修道,孔子求師問禮於柱下,神光立雪少林,斷臂示誠者,皆為要求此「性理真傳」之真道也。

觀夫孟子為世人哀之曰:「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哀哉」。可知世人悉把本性良心放失,而不知求者久矣,然性道良心,即在吾人的身上,怎能放失呀,因為由理天賦命與人這個性理,自入太極迷魂陣以來,經過太極的造化(初步太極造化理且不必說)先天化落後天,純潔的本性,為陰陽氣稟所拘純善的良心,為世情物慾所蔽,先天的真慧妙智,(般若智)化為後天情識聰明,真靈化為識神,三魂七魄,被五行所制,理性變為氣性,氣性又變為質性了,因為這樣的變遷,就把這個性道本心的主人翁,貶在一隅,真君退位,血心當權,識神用事了,耶穌教主所謂「上帝讓權」即是指此義來說的。

自是以後,世人就把這個性道本心,有如歧路亡羊,莫知所之,概不知求了,終致認賊為父,以血心當作本心,一任他肆無忌憚,胡為亂作,而不知檢了,壞了壞了,從此魔王專權於內,六賊縱橫於外,意馬溜韁,亂踹方寸寶田心猿脫鎖,大鬧天官,不可復制了,因是造罪招愆,結冤造孽,因果牽纏,輪迴不了,人心日下,道德日亡,未曾有的大浩劫,由是發端了,從今而後,世人一概,都是在苦海中求生活,向地獄尋死路,當初來時那條正路,已經沒有人問津了,這個八德真經,還有誰何要去顧盼呢?所以這條真經正路,遂至茅塞不通,天堂樂國的門前,可以羅雀了,孟子所謂「山徑之谿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其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即此之謂也。

世人為之放本心,不知那裡去了,甚至這條真經正路,又被荊棘阻塞不通,所以無有法兒,可以找回這個性道本心了,因為這樣的緣故,所必要求道,又心須修道者,就是這原因了,求道是怎樣,就是要找回放失之本心,修道是怎樣,就是修復要去找本心這條的正路呢,若不求道,不能明白本心的來源,及止處,亦不能知心放失的原因,及被錮的地方,不修道,不剷除途中這些障害物,怎能容早進軍,不進軍,怎能叱退那些包圍著本心的妖物,魔怪,所以必須求道,修道,才能救回本心,回歸故家鄉極樂國,使吾們的主人翁,重見天日,拜見老母,歡會龍華,何等美滿啊。

1古聖仙賢求什麼道?

2吾人不能脫出輪迴原因在何處?

第四章 上天甚麼時期纔有降道

道是非時不降的,非人不傳的,要降道,必須鑒察世的盛衰,道運的興廢,人心的淪變,劫運的機緣,而來定的,如太古卯會以前的時代,人心未曾離道,凡有作為,悉順自然,合乎天理,行乎無為,本心既無放逸,那有降道的必要呢,上古以降,辰會以後,至於中古,人心遞變,天道漸廢,凡有作為,多有蓄私,作事漸趨於有為了,由是道心日晦,識心日長,巧言令色,口是心非,從此而起,奸謀詭計,狡詐欺瞞,從此而出了,至此世道漸衰,良心見棄,上下相欺,貴賤相凌,爭奇鬥智,再接再厲,弄巧逞能,愈出愈凶,種的禍根,結的惡果,冤連債結,葛藤糾纏不休,報應反覆不了,日積月累,年復一年,劫數由是而成了,劫數既成,上上天不得不降劫來收殺些惡孽,但只降劫,若不降道,又不能救護良善,故須道劫並降,才見上天,福善禍淫,報應之不爽了。

所以維皇慈悲,特降真道,於第一期,為青陽水劫,劫數僅有九劫,道君掌教,燃燈主持,道降於君王將相,是為龍漢初劫,名曰無極,效度二億仙人成真,第二期,為紅陽火劫,劫數倍加為十八劫,釋迦掌教,彌陀主持,道降於師儒,是為赤明次會,名曰太極,亦救二億真佛子成道,及至本會,乃是延康午會,皇極應運,人心敗壞,更勝於前,故三災八難,一齊降臨,九九八十一劫,是謂三期末劫,道落儒門,彌勒掌教,儒童主持,道降於庶民火宅,大開普渡,普及三曹,要救回九十二億殘零,此時人心離道太遠,迷昧太深,要救渡眾多的原人,誠非容易,上天仁慈,復差先天二億諸仙,中天二億諸佛,盡下南瞻,飄散九州,借母投竅,修真養性,助天行道,代天宣化,救度眾生,此即降道之所以由來也。

降道怎麼待必待有劫數的時才降呢,因為這道是無有形影可以觀的,無有色體可以觸摸的,所以奧妙,是不容易知道的,且修道又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見出效果的,若在清平的時候,來降道者,任你有蘇張二舌,喊破喉劫,嚼爛舌頭,說得天花亂墜,人人只當作馬耳東風,誰肯掉轉頭來一顧呢,若不是有凶災劫煞臨頭之時,呼天不應,喚地無門,徬徨無路,急似燃眉之際,誰能警覺惺悟,誰肯改惡向善,來求這個淡而無味的真道呢,故道非時不降者,就是這個緣故了。

又說道非人不傳,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因為這真道,是最寶貴的,乃上天最玄妙的秘寶,若非真人,是不可以得這個真道,假使傳之與他,他亦不能保持得住,故曰,道非不傳,那麼什麼人才是真人呢,就是保住自己的本心,行得著八德正路,作事皆以良心為主,不假識心用事的人,這才可以謂之心人,因為本心中所具的八德,就是道的真根,若其人八德保持得住,就是與道有緣,一聞大道,如膠似漆,絕不得分離了,若其人八德已放棄無存,就是已經絕了道根,與道已經無緣,怎麼得此真道呢,假使偶然得之,亦必旋復失之,真道必有真考,上天所以降考者,正是要分別真假人呢,真人愈考愈,堅任考退,假人一考即倒,雖得而又脫去,所謂「道非人不傳」,信不誣了,故欲得真道者,必須求回本心才可以呢。

1禍劫是誰造成的?

2降道之目的是為什麼?

第五章 每期降道在甚麼地方

道乃至中至正,至善至美,不偏不倚,大公無私的,居於中央戊己土,真中的至善地,我大中國,自古以來,稱為中原,中國,又稱中華,這實有深遠的意義呢,蓋因我中國,位在地球之最中心,國之後方,四川新疆,背控高山,古昔稱為須彌山,以後又稱崑崙,現名改作「喜馬拉雅」山脈,這個山脈,為全世界的最高峰,故稱謂世界之屋樑,全球的地脈,悉從此崑崙發源的,崑崙上對天河,河水倒下崑崙,而通黃河出瀛海,黃河流域,地質多黃,黃河之水,始終渾濁而黃色,若中國將出聖君,或將降生聖人的時,才有澄清數日,以顯瑞微,按此黃河,透崑崙通天河,乃位乎天地中央戊己土屬黃之左證了。

我國既位居天地之中心,是以維皇上帝,創造宇宙,降生人靈萬彙,自然先從中心點之中國著手,後乃漸次及於四周,此理之當然也,易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此亦不外乎其理呀,所以中國,先有七聖來治世,河圖出,洛書出,伏羲得之,仰觀俯察,而畫八卦,神農為民命嘗百草,而醫藥有方,后稷播百瞉,而民得以粒食有賴,黃帝製冠冕衣裳,而民得依服而免凍,有巢氏構木為巢,民免穴居而有室,燧人氏鑽木取火,民得熟食,倉頡製文字,而代結繩。

人類的進化,確是我中國為最先,文物的發明,亦是我中國為最早,上天降道,每期都是降在中國,當初老祖石門傳經,乃在四川境內,碣石,龍門兩地,如本期之大開普度,特降真道,亦從四川發源的。

且中國自古以來,所發明的文物,其種類實不可以勝數,發明的物件,雖是遠不如現代驚天動地之精巧,但是皆可益世利民的,古今東西,日用所不可缺的,與世是有益無害的,雖有發明幾種凶器,不過是些刀槍劍戟的小小武器而已。不似現代外人爭奇鬥巧,竭盡狼毒,專事發明殺人滅國的武器,昔時戰爭十年,所殺傷人命的數量,還勝不過現代,投下一個原子彈的威力呢,這種無人道的發明,到底滅人還是自滅,有什麼益處呢。

至於文化方面,中國古來,就是這四書五經,傳記諸經,經過孔聖之撰述,悉關於世道王化,敦風正俗,為道德之源泉,入世出世之寶鑑,人人必由之徑路,如大學中庸二書,悉是大道之淵源,論語孟子二書,亦皆是修身養性之正典,其外諸子百家,傳記,史記,種種群書,都是益世利民的期藉,如小說演義,戲文腳本,詩詞歌詠,亦皆寓有勸善懲惡,諷刺世道,規正人心,化世益人之書,不是現代的小說、雜誌、劇本、歌謠,專事反背古道,忘了文化之使命,甘心作了文教之罪人,如古之隱惡揚善,今反為隱善揚惡了,專以揭短為丰眼,揚人之惡為本能,或表演殺人害人的手法,或表現猥褻誨淫的醜態,描盡風情畫意,說盡淫詞豔語,教人反善為惡,導人近於獸行,傷風敗俗,破壞道德,誣民毒世,等等的文化之可以比擬的。

所以我中國之可以貴者,位於天地之最中,兼有悠久傳統之善德,堪稱為至善地,是以為降道之中樞,為道德之淵源,為文化發祥地,聖王賢聖多降生於中國者,非無因呀,老師曾說過,「得道有四難,第一難中華難生,第二難人身難得,第三難三期難遇,第四難真道難逢」。可見每期降道,確實降在中國,是無疑的了,欲求真道,若非生於中華,猶如緣木求魚的了,古今常說:「三生有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就是說三世種得好因緣,(祖宗、父母、及自己前生的積德三世的因果)得生中華為一幸,得生人身為二幸,得遇三期為三幸,得此三幸,才得遇真道降在庶民火宅,大開共度,人人有份,這個好機會,故曰:「三生有幸」,但三幸雖得,還有一難,這才是難上難呀,這是第四難這個「真道難逢」這一關了,真是「三幸還易得,尾難正是難」,試觀現在中國的人數,四億萬萬,其數不是不多呀,三幸不是不得呀,然得逢真道者,實若晨星,寥寥無幾,這又是甚麼緣故呢。

蓋因今生若把本心放失,八德零落,道根已斬,與道緣慳,或前生冤孽深重,債主要來惑亂本心,雖然偶爾得三幸:

也有全然無緣,不得聞著真道的。

也有道既聞了,只是當作馬耳東風,只付之一笑的。

也有道既求了,不肯心誠求之,只當作有也無也,偶遇少考,則拔根偃苗的。

也有認道不真,信道不篤,一遇左道邪術來煽惑,則朝秦暮楚的,故欲求四難全得,必須求回本心,重整八德,作個新的真人才好。(第四章參照)

1古今文化對人宜利害關係如何差別?

2上中下士之差別在何處?

第六章 誰是道的主宰誰能傳此真道

道之為物,道的玄奧,在第一章,第二章,已詳述了,茲不在煩贅道是有隱有顯,有明有晦,有降有收,有時濟度,有時涅槃的,若在隱晦的時候,不論誰何,都不得知到這道時什麼物,道與人有什麼關係,有什麼好處,若在明顯的時候,上天才將真理的奧秘洩出,使人得知道的玄妙,道的寶貴,道的來源,道的止處,有生生息息之玄機,有形形色色之造化,萬靈性命的本根,為萬彙育化的生源,若有降道的時,就是要來濟度眾生,上天才降真天命,特命佛聖掌教,又授命於名師,指傳這個「性理真傳」,使修道者,個個知道道的真根出處,才能知向這目的地進修,人人知道這個性理的止處,才知由這根據修起了,若天命收起,道在涅槃的時期,任何掌教的佛聖,都不敢越過雷池一步,決不敢再傳,不敢在濟度一人呢,就是名師,亦不敢再授此「性理真傳」了,所以這道,一旦天命收起來以後,不論誰何,也就不能再求這個真道了,所謂「有緣遇著著佛出世,無緣遇佛涅槃」就是說有緣者,就能遇得著天命降道,佛聖濟度眾生的好機會,無緣者,就是遇著天命收起,道已止度,這就是無緣可以求真道的意思,所謂三期難遇,欲求真道者,須要趁這個三期真理降世,若是錯過這個機會,再要遇三期普渡,又須要後元會,十二萬餘年呢。

若問主宰這道的隱顯,收降,或濟度,或涅槃,這個權衡的人是誰的話,這又當先知道這個無極的妙道,乃是視而不可見,聽而不可聞體物而不可遺的,玄玄妙妙的物無其物,最幽玄最神秘的,天地神明,亦莫知其奧,聖賢仙佛,亦莫名其妙,誰人可能知其玄妙的真理呢,誰能主宰其權衡呢,故曰:「天上天下唯道獨尊,這個玄奧的獨知者,就是大道本尊的無上尊神,天人皆尊之曰:「維皇上帝」,佛之密教,稱為「大日如來」,這個玄妙真理,萬古最極神秘,絕不經洩的真傳,」是謂人「性理真傳」者是也,主宰這個極秘的真傳,要隱要顯,或降或收,濟度涅槃的權衡者,就是維皇上帝本尊的大命,故千佛萬祖,再上尊號,稱為「玄玄上人」,又稱為「明明上帝」,又因為宇宙間所有一切萬靈萬彙,皆由此無極的妙道所生的,恰似萬靈萬彙的生母一般,故又尊諭之曰,無極聖母,這無上的尊稱,就是大道的本尊,即是「性理真傳」的元祖。

惟道獨尊我獨尊  生剋制化老身分

三界十方母為主  養育聖凡一靈根

凡有降道的時期,其期間皆有限制,道君受維皇大命掌教一千五百年,第二期,釋迦受命掌教三千年,至六祖慧能祖師,將道統暗轉於火宅儒家,收回釋迦的天命,釋門從此絕了宗風,真法正傳,已無從捉摸了,自是成為普通的教化,不得再傳真道了,現在第三期,白陽末劫,普度三曹,彌勒掌教,儒門應運,大開普度,辦理末後一著。

1何謂三期離逢?

2誰是宇宙主宰者?

第七章 道與教是怎樣差別

道是性理的本體,就是無極之真理,賦與人為性,故謂之「性理」,亦即是良心,既謂之「性理」「良心」,怎麼又稱為「道」呢,這在第二章,已經說得明白了,不容再贅,這個性理,乃吾人之天根,性命的大源,生既由如是處來,死亦應如是處去,正是生死必由的真經正路,乃萬古最神秘的「性理真」,口授心印的秘寶,屬在佛教中之密教,若不受維皇上帝的大命,應運來傳此道者,不論任何仙佛聖人,都不敢妄傳,亂洩這個性理真道的奧妙呢,所以真經不在紙字上,儒教的四書,五經,釋教的經、律、論,三藏的經典,老子的道德五千,清靜經,黃庭經等,處處雖有藏著這真道的奧秘的證明,但不得明洩,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若不得受命的明師來指授真傳,點開竅妙,闡明真理的奇秘者,任你甚麼名儒碩學,亦無法可以發見其奧秘呢。

這樣的微妙,這樣的寶貴,這樣的奇秘,這就是道的真面目了。

教著,乃屬道的外圍功夫,就是由道所發之萬法,萬行,萬端,用來教化於世人的,是為道之用也,換言之,即是積德行善,修身養性,俾將來可得出世入道之基礎教化,故曰:「修道之謂教,教屬在佛教中之顯教」,就是普通的教化,使世人修心煉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匡濟人心,勿使其惡化,得唯一世之善人,俾其將來,得以享受有限的福報,所教的皆是普通平等的道義,不論何人,皆可以知道的,佛教所謂平等法者也,經書上所有的明載,人人可得易知之處,就是屬於平等法的教化,經書中還有暗藏真機奧秘,表面上似乎言在此,其實而意在彼之奇秘很多,若不得經明師指傳,得了無上的法者,任你怎麼聰明伶俐,亦難知道其奧妙的,這就是「道」與「教」的差別了。

道的正法真傳,自釋門於中原第六代慧能祖師,揩法入火宅,道統暗轉入儒家以後,佛門自是僅傳依缽之形式的傳統而已,實已絕了宗風,只徒認蹄作兔,執筌為魚,真傳正道,已屬歧路亡羊,不知所之了,從此以後,這個正法的「性理真傳」,除了儒家以外,任何教門,都是無從抓拿了,故自唐末、五代、兩宋、元、清,以迄於今,約千餘年間,道屬隱晦之期,各教都是變為普通的教化,此間要聞真道,可比登天還難了,慧能祖師曾有詩曰:

釋家從我絕宗風,儒家得我正法通。

三期末後收圓事,正心誠意合中庸。

教是常有的,道是非時不降的,道是有隱有顯,道在隱時,任你有蓋世英才,聰明特達,兼之博通今古,學富五車的賢士,亦無法可以得者這真道呢,因為這道是非時不降,非人不傳的,有降劫時,才有降道,教是常有的,無降道的時,這教原是有的,有降道的時這教也是有的,因為這個教,乃入道的基本教化,所道不離教,教不離道,道若離教,則道的門前,便可以羅雀了,教若離道,則為旁門左道不成善教了。

道與教到底其效果,又有什麼差別呢。

「道」是可以超生了死,脫輪迴,登極樂,躲凶災,脫浩劫,解冤孽,消罪愆,改命運,出苦海,真有不可思議的妙處呢,故曰:「天上天下,唯道獨尊」豈是虛言的嗎。

「教」是教化世人,渡世的法則,人道的典型,修心養性的方法,入世為人的儀範,造成國家的棟樑材,涵養世間的道德器,教人改惡從善,循規蹈矩,作盛世良民,享來生的福報,預作將來出世入道的礎石,所以這教化,亦是不可以一日無的,這就是道與教的效果之差別處了,只好任人自去選擇了。

羅公曰:

逐利貪名滿世間,不如破衲道人閒。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富貴百年難保守,輪迴六道易循環。

勸君早覓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

1平等法與無上法是如何差別?

2大道如何要顯要隱呢?

第八章 五教同源

道與德本是人人的本性中所固有的,因為世道變遷,智巧日比,人心反常,逐妄迷真,墜入迷界,就把本來的面目失去了,世人既生了道心,世道日畏,道德見棄,人心無所歸依,故上天特命聖人,負道降世,重新立教,指示出迷之方法,這才能使本來的面目重現,而原來之故家鄉,始可在望了,故自古以來,每遇世道崩潰,或人心反常,單靠人力所不能挽教的時,上天必降匡教之辦法,差聖人降世,一面設教,教以常道,一面特降真道,洩漏真傳奇秘,假天人交接之機運,指我固有之所在,和修復的方法,這就是所謂求道者是也,但真道卻不是隨便可以傳的,必須受過,維皇上帝的天命,應運才能傳此真道的,(詳見第六章)然五教之中,應運受命者,就是道教老子,儒教孔子,釋教釋迦,三教聖人,耶回二教,不傳道統,只可傳普通教化而已。

五教之宗旨,都是以復性作目的,道曰煉性,儒曰養性,佛曰見性,耶曰圓性,回曰全性,皆以歸根為出世上之歸宿,此乃五教共同之要點,實則一花五瓣,五教之建立,生於三代以下,為全人類之需要,所以由一「道」化出為五,故道曰,抱元守一,儒曰執中貫一,佛曰萬法歸一,回曰清宜守一,耶曰默禱親一,這都是以一如,作立教之基本也,可見五教,本是言殊而理同的,這是絕不錯的了,五教之對社會人類之功效,是怎麼樣,有人說可以補充法律之不足,可以限制人類之自作諸惡,可以導人自知向善,給自身作個處世立身之合理定向,此乃五教同法之功用,然如說到是否真正能歸根復命時,則就「希望是希望」,「實得是實得」,「道」之與「教」,在這一點上,便有分別了,此點視「天命」之轉替,和「道統」之延續如何,而定的「天命」者,是宇宙主宰,維皇上帝之差遺,道降於何方,何方必有聖人出,始能負道而闡化,「道統」者,是心傳之源脈,瀉瓶相承,以為將來萬殊歸本之導線,荷擔道統,就是受「天命」之差遣者,所以若非天之曆數在躬之「明師」,是不能當此重任的,五教聖人中,有「道統」不傳者,乃是不傳大道正體之明示,而「天命」則是一律,可見教本是道的外圍工夫,依佛所說,便是「平等法」,儒家所說,就是「教化」,道者,是「教」的正體,依佛說的,便是「秘密法」,儒家說的「道」,「教」與「道」的助緣,其效果,便是化劫導善的,「道」是「教的樞軸」,其效果,便是能超了死,苟要實修真道,「見性成佛」,「歸根復命」者,必須遇到荷擔天命,身負道統的明師,實得心法的「性理真傳」,才能成就的,試看現在五教的淪變。

1.「道教」現在的道教,只重方衡符籙,這實非道德之所旨,雖仍以老子作始祖,其實乃始於漢之張天師,故可說是同名義,不同道義。

2.「儒教」儒門之「三達德」,「五達道」,其體系雖是精微畢至,但自心法失傳以後,亦等於枝末之榮了。

3.「佛教」佛教之心法真傳,自從六祖起,始分成「南頓北漸」以後,宗風以經斷絕,尤有派別之紛爭,以後更把完整的佛理,分割得七零八落,故至令除了誦經習禪以外。這「心法正傳」,「大乘極談」,已無法可以知到的了。

4.「耶教」耶穌之博愛精神,本源出於「聖靈」,這「聖靈」的充滿,必以十字真理為寄托,然這十字真理之體在,請問誰還能知悟?(如新約路加福音第十四章第二十七節)耶穌曾說:「凡不能背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此其一證。(馬太福音第十辛三十八節)

5.「回教」回教本以伊斯蘭為真一不二的究竟,但至穆聖之下半期,卻專注於政治,和爭伐方面,穆聖故後,更生起教勢分判處,亦可以想像而知了。

這就是五教同樣的,沒卻了當初立教的主旨,遂致這樣的變質了,各教至今日,對於世道人心,雖不能說是無補,然早已有各無實,而道與教之分判處,亦可以想像而知了。

各教自有「道」與「教」之明暗分流以後,各教體自行分裂,紛紛紜紜的演變下來,致各教之間,互相攻訐,排斥起來了,我們今日要學佛,要先知真道,與教化之關係,並體會五教同一本之調和性,不要存著支離矛盾的心理,這才能獲得兼收並蓄之效果,總而言之,明哲之學佛士。

1.要取其真理,不要注重形式上之小節。

2.要認清五教聖人之救世本心,個應調和一致,在萬教歸一之今日,更不可再生牴啎。

3.要認清道之正體,即是宇宙間之絕對真理,這個真理,只有一個,居高應下,統理萬殊,居中應外,統理萬善,故五教之最高歸止,皆依此絕對萬理作終局。

最後修道人,最要注意,不可忽略之重點,茲特要交代,就是五教,既然是一花之五瓣,現在若看一看,各教自身的蛻變,與氣數之淘汰,以及人心之歸趨,也可以知道這時應當是花謝的時候,花在當時開放時期,雖然欣欣向榮,季節一過,自然花謝花萎的時期來了,這是天地間之陰陽消常律而然也,我們要切要留意著,即在花謝花萎的同時,因為這個時候,將又代花結實的時候了,此最後一點真「實」,怎可忽略呢,要問此「實」,是什麼,這便是五教合一而垂降的「聖道」是也。

是以現在人心之凋弛,和世道之頹敗,已達極點,而劫數之膨脹,道德之沒落,亦以致頂,這真是生民以來,最大一次之大悲運,燃上天慈悲,故將三千年來,向未明洩之「聖道」,應斯運垂降於世寰,而負責執行之聖人,亦以奉「天命」而降於東土,闡化聖道,普救殘靈,繼五教之花而結之「果實」,這不但真儒復興之新生機,亦將是全人類沐道浴德端倪,今日我文化道德發源地之中國,以昇起了就結救難,復興道德之一線矚光,為世道之康樂,和人類之幸福,樹立真道德,確立新教化,而況孔子早已有繼周者,雖敗是可知也,之預言在先,且人類若經劫難皆於前,亦自有真覺悟於後,在這天心與人與人望之集中下,可以預知這矚光,一定可以如旭日之昇起,光照四表,德披八荒,這可以斷言的,這乃是「萬病一針」,「起死回生」的轉捩點,我們只有衷心盼望全人類,都能懺悔接受,更禱祝矚光,早日沖破黑雲密雨,發揚偉大的光輝起來,普照十法界的眾生,盡登道岸,不再有一點黑暗與罪惡存在,尤希望一花五瓣,盡都歸復「果」,不要遺落了任何一個,這就是萬殊歸一的一番大機緣,我們只管拭目以待,這個「幸福果」結實的佳期到來,就好了。

1教由道分如何要分及何時何分?

2試問現在五教之中之蛻變如何?

3欲修真道士應抱持如何心地?

第九章 求道有什麼好

道者路也,乃是要回天堂西方極樂之正路,卻不是凡塵世之人路,並不是顛入苦海之迷路,亦不是墜入輪迴之末路也,這條路在那裡呀,悟者近在目前,一步可以直超,迷者遠在十萬八千里,經千萬遍的輪迴,還是找不出這條正路,雖幾萬年,亦行不到的最奇秘的路呢,原來這條路,是在吾人的本性中,來自理天的,來時,在理天謂之無極真理,賦來人身中,乃謂之性,故曰「性理」,來時既由如是處來的,去時亦應向如是處去的,這就是人人生死來去,必由之真經正路,所以又稱之曰「道」者,就是這個緣故了,孔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即是此義。

換言之,就是求回本性之天理良心者是也。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耳。」

如果求得著這個「性理真道」,是有甚麼好處呢?

1.可以超生了死=超生了死是什麼意思,就是超出陰陽,跳出五行,脫輪迴,登極樂免了生生死死,永在苦海,萬不能翻身,何以必要超生了死呢,因為這生死,皆不是好的事,陽世陰府,怕不是好的去處,莊子所以說。「我本不欲生,忽然生在世,我本不欲死,忽然死基至」,釋迦當時棄青官之貴,為了生死一大事因緣而出家,可知世間並非樂土,生死皆非好事,生在陽世也是活地獄,死在陰間也是死地獄,生死總在地獄苦海,陰陽兩地,皆非善地,活地獄,死地獄,皆非樂園,也就可以知道了,所以必須求道,四生六道轉變之苦,此所以必要超生了死者此也。

2.可以改惡向善,去邪歸正=求道才能找回本性良心,始能知到人心有真有假,真的就是本性良心,亦即是元神,假的就是血心,人心,即識神是也,世人每一興念,悉涉貪私偏邪,每一舉動,皆屬陰險狠毒,野狐伎倆者,皆因本性良心,悉被慾蔽情封,不得出現,一任血心人心之識者,用事所以然也,所以必須求道,才能求回本心,生發妙智慧,才可以照見是非曲直,善惡邪正,轉識為智,守正惡邪,所有作為,皆依中道本性為師,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言本性良心,即吾們的良師,舉凡有所作為,依此良心做去,則萬無一失了,其不善者,即指耳目招搖之謂也,所以求道,才能改惡從善,去邪歸正,誠然有之。

3.可以消禍解冤孽=禍劫冤孽,皆由人自造的,因為人人放失本心,棄了八德,血心用事,所以作為,悉違反良心,不合理正道,所以結冤孽,造因果,殃連禍結,久而久之,遂釀成古今未曾有之大浩劫者,皆由世人失道故也,禍劫冤孽,既因放失本心失道的原因,而釀成的,所以必須求道,求回本心,才可以消禍劫,解冤孽者,明矣,果能求得良心正道回來,自然知道禍劫之所由來,冤孽之所由結自能悔既往之過失,自怨自艾,誠心懺悔,極力行功立德,以償宿孽愆尤,自然冤解孽消,無有牽纏,且從茲以往,一意一念,悉依本心為主,一舉一動,悉依八德是遵,那能再結孽債,再造劫因呢,似此新仇不結,舊恨無存,身心清淨,自然禍劫冤孽,不解而自解矣。

4.可以改命運=命運何來,由天命,乎由神定,乎由人造,乎人自造其因,神天乃助其緣,最後自然成其果了,總而言之,三世宿緣,數世食果,雖是神天助緣,實皆由人心自造之也,觀夫世人,或生為王公將相,田園萬頃,大廈連雲,富甲一方者,乃其人前生本心常存,心不離道,兼之祖宗積德深厚,福田自種佳禾,自然今生結得好果,此自然之道也,或自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一生落魄,貧無立錐之地,家無隔宿之糧,或伶仃孤苦,或災禍連綿者,皆係三世不修,本心流亡,血心識神用事,福田偏種惡草,自然不得自食好果,所謂天網恢恢,報應不爽,信不誣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欲改命運者,必待求回本心,把福田的惡草除盡,重植佳禾,將來自得佳果,哲家洪子云。「盍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試觀邱祖,當初乃金蛇鎖口,最凶惡的命運,求道後,努力實修,積功累果,終至冤解孽消,不知不覺之間,冥冥中,把他的陰紋,改變二搶珠的大貴格了,求道之好處,亦可瞭然於心矣。

行盍世間天下路,獨是修行不誤人。

1求道有幾點好處?

2求了道應如何才能得其好處?

第十章 道運

一、理數

混沌未開,理無不在,鴻濛甫闢,數無不周,未有天理,先有此理,鴻濛將判,先有定數,所以理曰定數,天地循環,無有往而不復的,世道盟衰,無有廢而不與的,世衰道微,至此極則反,故此際正當正法重光,真儒復興之時也,因為大道隱晦太久了,人心廢道廢德,已經到了極點了,惡業浩劫,已造成了,劫既成,上天不得降真道來救劫,吾們三生有幸,得逢三期末會,真道降世,欲求真經正法,性理真傳,正在此時了。欲求真學問,要為真儒者,真在此時也,時乎時乎,機最難逢,切勿錯過,大道為萬靈之主宰,上至天地人物,莫不從此道而生的,下至草木山川,蟲魚鳥獸,莫不由此道而成的,所以天地之循環剝復,世運之興廢盟衰,悉由此道之專主呢。

二、道運之現在及將來

永夜沉沉人寂靜,銀河西墜眾星稀焂。

忽雞唱三更徹,回看東方已吐輝。

大道雖是降世,還屬半明半暗,但不久靈雞三唱,旭日交將東昇的時候了,只因世間萬事萬物,皆有相對待的,有真便有,假有善則有惡,有正就有邪,為假不知真,無惡不見善,無邪不顯正當此道將興的時,自有萬教齊發,旁門左道,假祖師,假弓長,天考。魔考。(九十六種外道三千六日妖魔)齊來趕此一會,以魔萬靈,正玉石分判,善惡分辨的時候了,故現在真道,正屬半顯半隱的時,恰如還在五更未明之際,讓那些旁門小術,木魚敲得六響,法螺吹得嘹亮,且迷人尚多黃梁未醒,偶而有些夢覺之人,還是心旌搖搖,不知事齊乎楚乎,心還無有定向的,那麼既有此真道,豈容這些萬教來考煉呢,誰不知家貧方見得孝子,國亂才顯忠臣,金經火煉,才知真金,果樹經風,才見真果。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

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三千六百的仙佛,四萬八千的賢人,要由這三期末會期中選出的,非經千魔考,怎麼能知其真假呢。

根有為根枝有枝,一緣一會不差池。

果然月到天心處,正是風來水面時。

這首詩的妙義,就是說修道的人,各要革自己的根枝,根枝堅固者,使有好緣會,任何滄桑之變,猶如泰山屹然不動的,根枝淺薄者,就遇惡緣會,一經飄搖,就如浮萍,隨波逐浪,任東西去了,此時真道降世,正欲救度原人,發揚光輝的時候,恰如明月到了天中,正待高照江心,不期忽遇風來,把水面吹得漣漣波興,就將那光圓皎潔的月痕,弄得零零亂亂,認不得清楚了的意思,故修道之人,須要認明真理真道,果能牢守,知,止,定靜的工夫,以待風括浪靜,水自無痕,圓明皎潔的明月,自見重現了。

三、合五六統平收萬教

本期維皇降道之目的,在於救劫,救心,救教,這三大目的而降的,因為世衰道微,人心反常,道德喪盡,人人造罪,個個作孽遂這成未曾有的大浩劫,五教本為維持世道人心而設的,至此人心亦已渙散,五教自身,亦早已變質,漸漸沒卻了當初立教的主旨,各教體自行分裂,于今已將不復存了,所以維皇特降真道,闡發真傳,先救人心,使人恢復天理本性,道心既復,人人改惡向善,個個知到性理根源,將來各教,自有惺悟之日,追根認,知到最高的歸止,自然依此性理真道為終局,一花五瓣,並結一聖果了,這就是以一聖道,統合五教,是謂之合五統六之大機緣呢,那麼這聖道,既為救劫,救心,救教而來的,為什麼半明半暗,或顯或隱,是怎麼緣故呢,因為這真的道,須要真的人,才可以得的,(誰是真的人第四章參照)故使萬教旁門,萬魔異端齊顯,以假混真,以邪亂正,藉以驗真假,辦賢愚,測根器,判玉石,這就是上天巧妙的安排,且未會人心,離道太遠,沉迷太深,若不使他經過一番天災人禍,翻江倒海之後,誰能警愓,誰肯悔過遷善,改邪歸正,捨妄求真,回頭去找當初來時這條舊路呢,所以必須經過小混沌,一番大淘汰,惡孽清除,頗冥猛省,人人向善,個個修道,五教歸宗,萬教平收,東西南北,中外萬邦,皆向黃中通理,世界大同,化娑婆而為極樂世界矣。

大道闡發聖脈傳,敕令三佛辦收圓。

若還不求天然渡,歷劫千年身難翻。

1理數會不會變?

2將來萬教齊發時靠什麼修道?

3五教的發源及歸宿在那裡?

第十一章 苦海

世間怎說是苦海,現在這個世間,人智大開,文明日進,百工俱備,器用日新,千奇萬異,巧奪天工,何物不有,何事不足,到處山明水秀,芯月樓臺,千般佳景,萬種風光,明明都是花花的世界,各各都是錦繡的江山,怎說是苦海呢,試觀世人,上自天子,下至庶民,三教九流,公子王孫,梨園子弟,托缽丐兒,誰能保得千日好,一生免了百歲憂呢,雖然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但是為國民,內憂外患,日夜汲汲思危,未嘗有一日安,日日長吁短嘆,雖山珍海味,羅列滿前,終是苦不能下嚥,這不是苦海而何。公侯將相,官高位重,事上接下,他每日的起居動作,處處要如臨深淵,步步如履薄冰,終歲戰戰兢兢,畢世憂心耿耿,這不是苦海嗎,田園萬,頃大廈連雲,家財萬貫,米穀如山,心為利慾所驅,身為財神所使,東奔西跳,晝夜奔波,爭名奪利,招惹是非,休何嘗有一日無憂患在心呢,權貴富豪,尚且如此,其他三教九流,貧窮乞丐,更不待言矣,總而言之,尊有尊之危,貴有貴之險,富有富之憂,貧有貧之患,誰能得一日無事,而作小神仙呢。

不論地位高低貴賤,住居都城市,肆鄉村角落.總不能逸出這個憂煩苦悶的圈外,故曰。世間是苦海。

二、苦海何來

什麼謂之苦海,苦海在那裡呢,原來這苦海是無有形象,亦無有一定之廣狹大小,可以言的,大是大至無有邊際的,小是小至一步可以登彼岸的,因為造苦海是由於人心妄念,自造出來的,就是在人人之方寸寶田中,要大要小,皆可從人之所欲,放大之,則無邊際,一生找不到岸的,故終身落在苦海中,隨波逐浪,不能登彼岸,收束之,可以納之芥子中,一步便可超出苦海,這個苦海,乃人人私有的財產,除了聖賢仙佛以外,不論誰何都有的,只因人心離道已久,本心失真,莫辨是非真假,遂致認苦海為福田,以為必爭之地。

所以愈權貴,其苦海的領域便愈大,愈豪富,苦海就愈廣闊了,因為強橫的人,為要爭名奪利,持勢凌人,千方百計,施其狡猾的技倆,侵佔他人的境界,他自以為要擴張自家的福山,卻不知倒把苦海的區域,坤張起來了,弱小者,心有不甘,亦自團結起來,與他相抵抗,那知爭的不是福田,卻是苦海,所以這世間,遂變成苦海爭奪戰的戰場了,愈爭愈紛亂,區域境界,愈分不清,終至有些人覺起悟來,遂把各私有的苦海財產,提供出來,聯合起來,組織一個「世界大苦海」,共營的有限責任的大公司,自數百年以來,各股東互相努力,開疆拓土,業務可算長足的進步,成績頗有可觀,自數百年前,已經開始紅利的分配,雖有數次實施,但還是屬於預告的,小規模的配當而已,(例如雷劫之頻繁,瘋犬之怪異,風災水患,瘟疫瘴氣,草命劫,掃滅劫等等)

若要正式的配當,須待將來小混沌大開幕,大浩劫降臨的時候,那時自然按照各人認股多少的實積,公平分配,絕無循私,決無遺漏,但上天悲世憫人真道降世,道德重光,有先見的人,明了聖理真道,發現了方寸寶田,心機一轉,把從來的心思念頭,掉轉頭過來,在所有的嗜欲趣味,一變看作沖淡了,貪名圖利的心,亦變為灰冷,把富貴功名,亦視作浮雲,虛花假景,亦知是夢幻泡影,漸漸知道這個世間,乃是一個迷魂陣,太極圈,不是久戀之鄉,苦海這途的生意,實屬破家喪命的死路,所以決然把苦海公司的權放棄,毅然脫股者,頗不乏人,公司自然發表聲明,退股人,今後已經無有權利可以再受分配給了,所以近年來,苦海公司的社運,漸漸陷入衰竭的景象,他日若再經過一番小混沌以後,這「苦海大公司」不旋踵也要遭逢倒閉的機運,這是可以預斷的。

蓋因人人若經過造小混沌受了意外的配給(槍林彈雨,砲片,瀑風,死傷,癘疫,水火刀兵等等)當得猛省,自然悔悟從前錯用心機,本為求名求利,求福求壽的打算,殊不知反出這樣可哀可怕的結果,大失所望,驚駭欲絕,不用說,還有人要保留這樣財產嗎,股券自然變成廢紙,還有人希望嗎,只好把自家的苦海,廢耕,把他填平起來,此外那有什麼辦法呢,到那時,苦海公司還不倒閉,更待如何呢,從來愛河本與孽海相通的,苦海原是與地獄毗連的,孽海市場的繁華,都是來自愛河的顧客,地獄裡這些主顧,都是由於苦海中來的貴賓,苦海公司,即告倒閉,苦海即已填平,交通路絕,顧客絕跡,地獄也就無有人問津了,十殿閻君,也要回歸天庭,享受極樂的天福,從此以後,愛河,苦海也填了,恨天、怨府也補了,地獄也歸於無何有之鄉,陽世化為蓬萊仙境,荷歟盛哉,願勿以斯言為河漢,斯可也已。

1苦有幾種?

2苦海由何處而起的?

第十二章 苦海無邊怎登彼岸

地球上面的海,雖是非常廣大,一望無際,到底亦有邊際的,這苦海是什麼海,怎樣無有邊際呢,原來這苦海,乃是比喻來說的,不是真實有形體有地址的海,就是人人心中自所造成的,迷則盡有,覺則全無。

迷者,就是忘了本來面目,放失本心,而不知求,一任血心識神用事,一舉念,皆屬邪思妄念,一作為,悉是違道背德,所謀即不合天理,所行自不合人情,念頭即有不止,作為自見乖張,自然事出離奇,禍生不測,事中生事,禍中生闖,節外生枝,一波萬平,萬波齊起,一憂未戢,百患齊來,心田受波激,苦海輒興波,日日苦悶,夜夜憂思,終歲愁眉不展,一生悶懷難舒,這便是苦海,每增一念,便昇一重的境界,每多一事,就增一段的伸張,念頭未曾有息,苦海何嘗有邊,這苦海不是由人心造成的嗎,人心不死,苦海難免無邊,人心未平,雖移盡崑崙之土,這苦海終亦難填平的,故曰:迷者盡有。

覺者,就是覺悟自己原有一個本性,遊天所賦,儒教稱之謂良心,道教稱之謂谷神,乃吾人之元神也,過能奉此本性的元神也,為中堂主人翁,每興一念,悉從良心而出,每一作為,皆尊八德而行,便是率性而行,這就是循天理,合天道了,本心用事,行不離道,念頭自是公正,舉止擇呼中庸,上順天心,下合人意,冤不結,孽不生,禍不至,福自來,種的是善果,結的是福果,自然無可憂患可侵,哪有苦悶繫心呢,誠如是,心地寬舒,意念裕如,有何事煩心,有何事煩惱,燕居閑處,心地光明,夙興夜寐,神氣清和,無憂思,無妄念,方寸寶田,常為樂園,三關五內,自見昇平,無是可以生事,無浪可以興波,那有苦海在哪裡呢,故曰:覺者全無,一步可超彼岸矣。

那麼這苦海與地獄,又有什麼差別呢,如上所述,苦海是由於人心所造成的,但是這「苦海」二字,世人不論如何,都是厭惡的,為什麼要自造成這樣苦海,又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世人,為了這個「求生太厚」,每一興念,便是求生、求福、求富貴、求安樂,善求之反而不得其道,是以越求越糟糕,要求生,反而速其死,要求福,反而速其禍,欲求富貴,而反貧賤,欲求安樂,而反苦惱,凡有計劃,皆不如意,每有作為,皆不順適,自然氣憤交集,憂煩並至,心思錯綜,行為顛倒,越急越迷,越弄越壞,氣促神遷,六賊縱橫閫外,猿馬播亂心田,六神即無主,五氣自相興波,苦海重重,波浪滾滾,罪惡孽債,冤愆災禍,悉由此中捲起來了,卒致形成地獄。

這苦海就是可比由愛河供給來的資材,再加工製造罪惡、孽債、禍劫之工廠地區,地獄、就是辦理在苦海中生活的人們,按各人在苦海中,所做的功過、善惡、罪孽、殃禍、冤愆、債賬,經十殿閻君,酌量功、罪、愆尤、之多寡、輕重判定功賞、罪罰,該怎麼懲創,怎麼轉輪,把苦海中來的,這些罪孽製造者,分發十八層地獄,嚴刑懲創,使其飽嘗其應當的報酬之處了。

前章亦錯說過,愛河與苦海相通,苦海與地獄毗連,這乃三不離的生死密接的關連處,可說愛河即苦海,苦海即地獄,地獄即苦海,並不用強要甚麼分別呢。

妄念才與神急遷,神遷六賊亂心田。

心田即亂心無主,六道輪迴在眼前。

1要脫離苦海用何種方法?

2苦海無邊之原因是何處?

第十三章 樂可樂非常樂

可以看得見之樂,非常樂也,可以名為樂者,非常樂也,可以看得見之苦,便不是常苦,可以說得之苦,亦不是常苦,此蓋一時的假苦,並非久遠之常樂、常苦也,這個假樂,不但不是常樂,且能樂極生悲,這個假樂,不惟不是常苦,且能苦盡甜來,這其中的妙味,修道之人,不可不究。

一、樂為苦之本,福為禍之基

世人不論誰,何都是喜的是樂,愛的是福,反之,厭的是苦,惡的是禍,所以日夜奔波,以求其樂,汲汲以求其福,卻不知樂中有苦,福中有禍,一遇樂境,苦根便由是而生,偶爾得福,禍患遂從此而出矣,樂愈多,苦愈深,福愈多禍愈大,例如。

1.富家子弟,生於富家,寵愛過甚,要一奉十,未嘗經歷艱難辛苦,不知父祖的經營苦楚,每日只曉誇富持勢,炫耀於人,吃的是三餐五味,穿的是銀羅紡絲,日日笙歌,夜夜飲宴,秦樓楚館,攜妓宿娼,展風神,作闊舍,悅目騁懷,樂而忘歸,可謂樂矣,自以為蓬萊仙境,可四時皆春,父祖的脂膏,可以源源而來,那知游手好閒,不事經營,有出無入,坐食山崩造化弄人,偏不使人長享,好景不常,一剎那間,床頭金盡,壯士無顏,嬌滴滴的鸞聲,忽變為迅雷的逐客令,秋波的媚眼,傾變為白眼橫眉,前是大爺大舍,今是落魄丐兒,到了此時浪子不知何以為情呢,從此變不測,禍患悠然而生,樂已不知那裡去了,苦根源源而生了。

2.官居極品,位至三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堂上一呼,堂下百諾,五霸之首,牛耳主盟,聲勢赫赫,炙手可熱,可謂樂矣,試觀齊桓內訌,陰人作崇,奸人朋比,屍作蟲窩,臭聞數里殿堂作戰場,屍身無人葬,其樂何在,福在那裡,這不是樂極成悲嗎,這可樂之樂,可是常樂嗎?

3.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可謂樂矣,那知國事多端,內外多事,日日煩心,夜夜憂慮,稍一失政,求為庶民而不可得,何樂之有哉,權貴富豪,尚且如此,以外不問而可知了。其他何事不是樂中生苦,何處不是樂極生悲呢,故曰。樂可樂,非常樂。

花逞豔姿一刻分,月痕鏡影未常存

電光石火瞬間了,佳興無多空斷魂。

那麼欲求常樂者,當如何而後可,須知,

二、樂由苦中出、福從禍中生

樂極生悲,苦盡甜來,此乃古今一定不移之名言也。

例如

◎釋迦棄太子之榮貴,孤身隱遁山林,遍求明師而不可得,獨坐荒山,餐風宿露,臥雪眠雲,苦修數十年,可謂苦矣。

◎神光二祖,雖講經四十九年,因未得明師,指傳性理心法,只知萬歸,卻不知一歸何處,是以立小林雪,斷臂示誠,要求達摩祖師一指,可謂苦矣。

不知到底一歸何,是以神光拜達摩。

立雪小林為甚事,只求一指躲閻羅。

◎妙善公主,不戀宮主之貴,何仙姑不貪范石之富,甘願閉門苦修,歷受種種考煉以金枝玉葉之身,不辭工作勞碌之苦,願棄錦衣玉食,自甘茹素淡泊,亦云苦矣。

◎孔夫子涉萬里程途,問禮於柱下之老子,棄官周遊列國,欲行其道於世間,阨於陳蔡,絕糧七日,被圍於匡,身臨險地,受盡譏誚諷刺之侮,蒙及削迹代檀之辱,道不行歸魯,設教杏壇,諄諄善誘,誨人不倦,前後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賢,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因獲麟而絕筆,可謂苦之甚矣。

◎邱祖當年之苦修,自王重陽祖師歸空之後,各自散夥分途,勞燕分飛,各任西東了,邱祖當時,無家可以棲身,無地可以托足,上無管鮑之知交,下無憐貧之范叔,流連顛沛,遍走江湖,庚癸頻呼,屢屢絕食,幾經餓死者數次,不亦苦乎。

◎釋迦由苦而成佛,神光由苦而得道,妙善公主忍苦成觀音菩薩,何仙姑耐苦位列入仙,孔子因苦而成至聖,邱祖因苦封狀元天仙,此等聖賢仙佛,莫不是皆由苦中而成者乎,試觀古今東西,能從樂中而成聖成佛者,未之聞也。

樂似砒霜糖衣裡,苦如仙丹膽皮衣,如此當初備嘗辛苦,終能成聖成佛,長生不死,道成天上,名留人間,不生不滅,長享極樂,這才是真的常樂呢。

◎由樂與苦而得的享受是什麼?

第十四章 昔時要出家修道今日何以在家修道

修道之法,有修性功,有修命功之分,有先修而後得,有先得而後修之別,昔時(第一期第二期)人心離道未遠,凡有作為,還存有一點良心,八德未敢全拋,是以作惡造孽,未甚深重,劫數輕微,上天雖有降道,但要先修而後得,無有明師,指開竅妙,傳授性理心印之法,所以世人雖然各有本性,卻不知其自有,並不知這性理,就是人之性命的根源,來自何處,止於何地,不知性理為何物,所以不能直修這個性功。

幸喜當時人心迷昧未深,尚還與道有緣,一聞真道,便能知到道的寶貴,能超生了死,成仙成佛的玄妙,都能一心向道,誠意追求,故當時有一修道者,魏伯陽真人,細心研究,雖不能知道性理,卻能知道人之命根,就是精氣神三寶,要長生不死者,須要保重此三寶,乃發明修命功之法,蓋欲由氣入理,抽坎填離,逆水昇天之修法也。

原來天地人三才之造化,原由先天無極之一氣,化入中天太極,一氣化為二氣,而分陰陽,陽,為清陽,陰為濁陰,清濁分焉,清陽之氣,上浮而為天,濁陰之氣,下凝而為地,天得純陽,為乾、為父,地得純陰為坤、為母,先天真陽屬水,故曰真水,先天真陰屬火,故曰真火,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在上,火在下,水火即濟,天地定位,是以陰陽不錯,四時不亂,而造化生焉,惟是人兼稟天地之乾陽,坤陰二卦,乾失中爻而攝於坤,變坤為坎,坎失中稟而攝於乾,變乾為離,離位在南,為離明火,坎位在北,為北海水,離火在上,而上炎,坎水在下而下流,鼎炉顛倒,水火不相濟,故要長生者,必由坐功,使離火不上炎而下降於坎宮,使坎水不外洩而上昇於離,謂之抽坎填離,鉛汞相投,嬰奼相會,這謂之逆水昇天,就是欲使精來化氣,氣來化神,神來化虛,便是由氣入理,之修法也,此種修法,是非常困難,所以修之者眾,而成之者寡也。

昔時因不知性理,所以不能直修性功,故不得不用此法,所以必須拋妻離子,絕塵離俗,獨守荒山,枯坐苦修,這是紅陽時代,自六祖將性理真傳正法,暗轉於儒家火宅,釋家正法失傳,絕了宗風以後之修命不修性之修法也。

如今三期末劫,真道降世,救度原人普度三曹,特命明師降世,指授性理真傳,又命千佛,萬祖,齊下東林,代天宣化,大闡性理真道,明示性命雙修之法,直由性功入手,不用拋妻棄,放棄家庭,絕塵避世,在家出家,在塵離塵,夫婦子女,可以同修,父不失於慈,子不失於孝,夫婦不失於義,兄弟不失於友愛,又可免了獨善之譏,亦可免了逃世之誚,不論士農工商,皆可修道,先天真道,亦可以進修,後天事業,亦可以營謀,如此容易,如此簡便,這乃是老母愛子心切,大發鴻慈,大開恩典,使吾們不論誰何,都可以修道,不論婦女文盲,亦得超生了死,脫了輪迴,登彼極樂,使文人士子,得求真學問,可以列真儒,成賢成聖,成仙成佛,似此好機,千載難遇,惟願五教同胞,切勿固執門戶之成見,須知五教本是同源,一花五瓣,此時正合五統六,共結一大聖果之機緣了,萬勿泥執偏見,自蔽靈明,錯過這個機會,以致自貽伊戚,則成千古恨了。

萬古奇緣奧妙多,三期末劫開天科。

三元運會龍華選,考拔佛子證大羅。

1性功與命功是那種為重要?

2今時在家修就能成道嗎?其因在何處?

第十五章 智識與智慧

智由心發,心有真假,是為真智慧,假心發的,是為假智慧,亦即是智識,那麼真心假心是怎麼分別呢,所謂真的心者,就是無形象之可觀,無聲臭之可聞,乃真空無相之本心,自天所賦之無極真理,乃吾人之本性,儒曰天性、良心,釋曰真如金剛,道曰谷神,道心,性中具八德,為萬德之源,萬善之本,五眼六通,悉具其內,良知良能,固在其中,為吾人之元神,性命之本根,造人之源泉,由此本性所發露之智,才是真智慧,吾儒謂良知,吾佛謂之般若妙智慧,真內造,良心流露,擊念常出於無為,作為悉合天理。

所謂假心者,就是有形有象之血心,由後天二五之精,先天之真五,妙合而成的肉團心,又分化為三魂七魄,散居各部,魂居於上中下三焦,魄分處於腦,身、心、肝、脾、肺、腎,各有所君,此等種種之部門,雖屬假體,然其中各有無極本真之一理,分御在其中,方能成其作用,是為識神,由此中所發之智,謂之智識,就是假智慧亦即是腦作用也,這絕不是本來的面目,依此假智慧而行者,非由本性用事,純由六塵牽動,只知爭名奪利,不顧仁義道德,終日醉生夢死,一生沉淪苦海,而不自知,還要自誇為聰明伶俐。

蓋先天所賦之本性,最為真我,內含八德,具有五眼六通之妙慧,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人不能知,而我獨知,人不能見,我獨能見,是以聖人稱為獨知之地,韜光於內,謂之內明,不衒機智,不露聰明,明理達智,故有所思慮知見,皆屬真知實見,纔能率性而行。

若夫後天所生之血心(識心)是為假我,內含八識,(耳、目、口、鼻、身、意、末那、阿賴耶)蘊藏十惡八邪之假智慧,是謂機智,聰明外露,實即無所不迷,無所不昧,惡自不知,而人已知,愚自未見,人已先見,所以吾佛稱謂無明之鄉,智衒於外,謂之機智,識見外露,謂之聰明,不明真理,不達真智,故所有知聞見識,悉屬假知,妄見,所以起念糊塗,作為顛倒,往往聰明反為聰明所誤。

是故世人,有完人,有壞人,有真人,有假人,幾種之分別者,乃因這真智慧,與假聰明之所以攸分也,所謂完人者,就是一生在世,常保得住上天所賦之,本未嘗放失,舉止動作,常遵八德而行,恒存愛國忠君之心,常懷濟世利名之念,凡一切心思舉念,皆出自天天性,悉憑真智慧,這便是入世而為完人了,壞人者,就是本心流亡,八德喪盡,一任血心識神用事,凡有興念皆屬邪思妄念,作為都是違道背德,乘倫亂理,胡為亂作,倒行逆施損人利己,若夫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真人者,由人道,而達天道,由入世而達出世,除掉血心,求回本性,去外識,求內明,利黜聰明,用真慧,全憑良心,發揮天性,行止率由五倫八德,修為悉合正等正覺,由賢而聖,由仙而佛,這便是真人了。

所謂假人者,沌淪一世,背覺合塵,言語意念,不出乎本心,舉止行動,皆離乎常道,禮義廉恥不修,冤債愆尤勸種,益世利民之事,絲毫不舉,傷風敗俗之行,多麼施為,忘卻本來面目,喪盡天理良心,這就是假人的了。

故修道之人,須識透心之真假,智識與智慧之懸殊,不為識神所迷昧,常保元神之精明,求得真道,明得性理,發誓願,渡眾生,挽回頹風,共出苦海,盡人合天,返本還源,生則為賢為聖,死則為仙為佛,這才是真的妙智慧了。

1智慧與智識關於人之利害如何?

2本真智妙慧應用在何時?

第十六章 真道何以暗渡

寶玉深藏,瓦礫外露,這是盡人皆知的,真道之奧秘,真道之寶貴,已在第六章,說得明白了,這真道原是宇宙間所有的一切,萬事,萬能,萬化之主宰,為天地人物,日月星辰,山河江海,風雲雨露,之造化主,萬靈萬彙之生源形色音聲之大本,得此則萬彙生成,失此,萬彙壞滅,故曰:「天上天下惟道獨尊」,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則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君子死守善道」,可見這道就是無上的至尊王貴的了。

這真道因為有此無上之神妙,所以人得之,則成賢,成聖,成仙,成佛,長生不死,羽毛,鱗甲萬靈得之,亦可以修成人體,仙風道骨,木妖石靈得之,亦可以成精,變化無窮,是以真道不得妄傳,嚴秘不洩,所以真經不在紙字上,故謂之無字宜經,若不受過,維皇天命,應運傳道者,不論仙佛聖人,都不敢亂傳,惟恐洩漏真傳秘法,被匪人或精靈所竊,將來禍世殃民,為害不尠,假使有不肖份子,故逆天命,膽敢妄洩天機者,必遭天譴雷誅之慘報,絕不是兒戲的。

只因真道有這等的利害關係,乃有「真道」與「教化」明暗之分,別明施教化,暗傳真道之分流,「教化」是不論何時,何地,何人,皆可傳的,「道」是非時不降,非人不傳的,故佛教有密教與顯教之分,有平等法與無上法之別,儒門弟子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可知孔子杏壇設教,也是明傳教化,暗傳真道,是無疑的了,老子之道德五千言,旨在宣明道之真體,因其言簡意深,言不易知,故世人對此於書,未能見重,如釋門的經典,儒教的經書中,真道真理真,傳正法,在在暗示,處處秘藏,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故自數千年以後,任人展讀,但是只探皮毛,未能測度奧秘之真旨。

蓋因這唯一無二之真道,若非有夙根深厚之有緣者,實難聞得此真道的,所以不同於普通之教化,高掛牌子,大吹法螺者,實欲暗中遴選真根佛子,暗裡救渡善良,此真道之所以暗者,良有因也,須知荊山之玉,與市場叫賣之貨,原自不同,茲值三期末會,維皇特降真道,大寬恩典,不論官民士庶,皆可與聞此道者,實千古未曾有之大法緣也。

切望人人,通權達變,因時制宜,切勿膠柱鼓瑟,不知權變,刻舟求劍,固而不通,認蹄作兔,執筌為魚,苦守枯株,終無所成,及至「緣會一過,好機不再來」,到那時才知道遲了遲了,悔之晚矣。

鐵樹開花易,錯過普渡再遇難。

1真道怎麼嚴秘不洩呢?

2真道憑據什麼謂之真的?

第十七章 道之興替

混沌未開,鴻濛未判,未有天地,先有一理,為萬物之生源,萬靈之主宰,蓋宇宙之造成,萬彙之生化,皆有一定之理,是謂之定理,至鴻濛甫判,宇宙既成以後,天運之循環,陰陽之消長,草木之榮枯,人物之盛衰,皆有一定之數,是謂之定數,「理」為造化之大源,「數」為興廢盛衰之法則,理即無極之真也數則也。無極之真,在天曰天理,在人曰性理,在物曰物理,在事曰事理,是為造化之真宰,原是無形無象,無聲無臭,非色非空,妙無妙,有,仙佛亦莫名其妙,聖人亦莫名其妙,太上強名之曰「道」。理是萬古不變,故謂之定理,數是應運而有變,但變而有常,故謂之定數,故道之自身,亦遭受之推移,亦有盛衰興廢,以符運數之循環剝復之妙用,不過任何滄桑之變,道是絕無損失加減,永遠常在的,惟人之本靈,換房移居而已耳。道之興廢,非他自身之興廢,乃依人心世運變遷,是人自興之耳。

由來上天降道,分為三期,第一期上古伏羲之世,為青陽期,猶如一年之春也,第二期周昭王時代,為紅陽期,即屬夏了,第三期即現在三期末劫,為白陽期,陽便是秋了,(陽與羊同音假定作三羊來說)第二期青羊期,正當青春生發之候,羊之毛色,青蒼潤澤,令人可愛,恰當道運生發正法興盛,當時人心,各循天道,順自然,鼓腹擊懷而歌,順帝之則,第二期紅羊期,正當,炎夏,花開花萎之時,羊之毛色,赤褪焦脫之候,恰當道運由正法遁變遞相法遞變為相法的時代,道運式微,此焦遞之羊,漸見無人照顧了,終至歧路亡羊,紅羊已不知所之了,自六祖以後,正法失傳,或刻舟求劍,或膠柱鼓瑟,或助長揠苗,五教從此變質,受人排斥,教將不可復存了。第三期白羊期,正當秋收枯黃結子的時候,羊之毛色,老而斑白,正合道運末法之世世衰道微,人心不古,造成未曾有之浩劫來了。

天運循環,無往不復,際此萬法皆末之際,依數而論,物極則反週而復始,數之使然也,此時正當正法重興,人心復古,萬法由末而返始,萬殊歸一本之大機緣,正在此時了,故上天慈悲,為救原人佛子,救教,救劫,特降,真道,普渡三曹,特命諸仙佛,倒裝下世,廣設慈舟,大開普渡,洩盡秘寶,使人人知道本來面目,追根認祖,求回本心,大闡真道,拋下金線,救度眾生,脫災離劫,共還故鄉,諸仙佛日夜奔忙,飛鸞勸化喚醒迷人,不遺餘力,如今多有人惺悟起來了,把亡羊已經找回來了,但是全身毛色,已變成雪白,變成白羊了,故現在末期,白羊應運,普渡人、鬼仙、三曹全,在此道,奈何世人還在黃梁夢裡,浩劫臨頭,任喚不醒,不知禍之將至,真所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危險在前,而不知趨避,良可嘆也。

救劫唯此道,道為化之大源,宇宙間所有的萬靈萬彙,上自天地日月,中至人物禽獸,下至草木蟲魚,莫不由此道而生,由此道而長,終必由此道而壞滅,夫道乃造化之真宰,其造化之奧妙,皆有一定之理,亦有一定之數,故其造物之安排,備極巧妙,實難推測的有利必有害,有生必有死,有興必有廢,有成必有敗,天道至公而無私,至正而不偏的,利以害隨,禍以福濟,強以弱克,剛以柔摧有物必有破,有生心有剋,必不使一方獨擅其長,而無他物可以制之者。

試觀蛇、蛙、蜈蚣之相制,五行之生剋,可見造物不偏與,造化忌滿溢,天道既能生之長之、豈不能制之、破之哉,蓋浩劫之由來,人自造之也,劫既由人自造,自應由人自滅,不過人造其因,天助其緣,以成其自食其果耳。譬如化人心失道,自造浩劫之,因,天乃助緣,假人以智,發明殺人滅國的兇器,使造孽者,將來自食其果報耳,兇器雖兇,究屬後天之有形物,先天自有無形之不可思議的妙,道足可以制之,故曰:千算萬算,不值得天的一畫,誠哉是言也。「天運迭轉末三秋,八三災難遍地流。九九浩劫誰能脫,救世惟憑一貫舟」。

1何謂三期末劫?

2道如何要興要廢?

第十八章 道之宗旨

修道要先知道之宗旨,不知道之宗旨,盲從人心識神,妄作妄為者,猶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危險在前,而不知避,危莫甚焉,夫道本人人所固有,因為人人皆不知其自有,只因這個道有無窮變化之玄奧,有生生息息造化之神妙,具有五眼六通之無上妙智慧,能知過去未來之神明,徹知森羅萬象之事理,大無不包,小無不貫,莫知其來,莫知其去天下莫能知,莫能見,仙佛莫能說,莫能名,玄上玄,妙中妙,是為天外天最精微之真天理,為天地萬古之最神秘之大道也,萬靈萬彙,莫不得此而生成,聖賢仙佛,莫不由此而成聖,有些玄妙,有些奇秘,是以萬能萬彙,雖有而不知其自有者,無足怪也,是故維皇上帝,乃有順時應運,特降真道者,厥有由也,然則降道之宗旨為何。

1.為使人知道造化的大源

人之生也,最初原是天地未闢,混沌未分之前,先有一位大聖,憑太空虛無之氣,分形分性,孕育五老,各具一性,各一方,東方曰木公,西方曰金母,南方曰赤精,北方曰水精,中央曰黃老,是五行之祖,造人之主,五老既生,默念這位大聖,鞠育之恩,欲申報本之意,遂遙上尊號曰:玄玄上人,上人乃將孕育生人之專責,委屬五老,而仍飛騰於太虛無形之表,五老恭承教命,共推尊木公金母,修持其事,萬老,乃擇須彌山為丹丘,尋真孔穴處,搏士為釜,安爐立鼎,自承其中為黃婆,赤精、水精二位,以水火既濟相助而為理,於是木公,金母二老,以金液煉形之道,存精靜養,滌慮妄機,子午抽添,咸中其節,歲候將周,至已成之期,彩雲朝頂上,甘露酒須爾,二老知丹已熟,揭開其鼎,見中有二物合抱,金母順手取其一視之,乃陽象嬰兒木公舉一視之,是陰象奼女,二老大喜,爰在山同心察伺,山塢忽起萬縷煙霞,充塞天地,起身窺探,見嬰奼已現法相,皆踴躍相慶曰,斡旋造化,成就天人,不負道祖之命也,嗣後嬰奼二子,棲止嚴谷,採取日精月華,皆能洞曉陰陽,牝牡互交,胚胎始結,月歷十次盈虧,產出兩男,未幾又產二女,自是之後,生生不已,此即九六億皇胎,所由孽息也,溯其根源,非金母為眾生之母哉,這便是天生人也,此則所謂原胎佛子者是也,自原人降世,贊天地之化青,生生不已,化育眾生,自是以後便是人生了。

2.性命之根本

道之大源,即人生之根本也,木也本,水有源,不論萬靈萬彙,莫不秉受此道,由無極而太極之造化而生,是為生靈萬彙性命之根本,最初天生人的時代,原人直接承受天命,稟受無極之真理而為性,故謂之正命,原人降世,代天地贊化育,自是而後,即是人生人,由祖先父母,稟受天性而為性,間接的由父母承受天命,是為受命,這便是無始無終之無極真理,受天明命,而賦與人謂之性,所謂「顧諟天之明命」者,即此之謂也。

性為先天之真五,妙於後天二五之間,真假相依互凝,而性命立焉,性命之根本,即在是矣,先天賦我真性為真我,父母生我此身為假我,真假相依為性命,所以人各有二天,先天為木,後天為末大學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3.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既知天命為吾人之性,自應率性而行,敬天地,禮神明忠君愛國,和睦親鄰,尊重祖先,孝敬父母,尊重師訓,遵三教之經典,守聖賢仙佛之立言,求真逐妄,明八德,復本性,啟發良知,良能,己立立人,行功立德,消除前世冤孽,防止將來罪愆,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這就是修道唯一之宗旨,以外絕無作用,無組織,無不良思想,與社會毫無抵觸,坦坦白白,如晶石之透明,光明大道,孔子所謂,「有教無類」,又云「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4.道與人密切的關係

道者理也理者道也,賦與人謂之性,人人必由之路也,中庸云:「率性之謂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人之依道,如火車在軌,輪船在水,飛機在氣,人若離道,便是拔本塞源,自絕其源,就如火車脫軌,輪船離水,飛機離氣,禍害立至矣,又如駕船無舵,馭馬無韁,無有規矩準繩,可以憑依,自然舉止失度,作為反常,在社會受法律制制裁,在陰司受閻羅判斷,生死輪迴,苦海無邊,災殃禍患,由此而起,冤債因果,由是而生,冤冤相報,糾纏不清,此所以道不可須臾離者此也。

孔子曰:「君子死守善道」,「君子憂道不憂貧」,「朝聞道夕死可矣」,「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由此觀之,可知道為人生之大本,性命之根源,故人云:「若要保長生,須要存佛性」又云;「沃技葉,不如培根本」,誠哉是言也。

大道端居太極先,本於父母未生前。

度人必用真經渡,若問真經癸是鉛。

1人類的元始是誰造成?

2試問對道如何之認識?

第十九章 性理真傳

1.維皇降道的目的

道本非時不降,非人不傳的,令為人心不古,造孽過多,積成古今未曾有的大浩劫,故吾佛曰:三期末劫,儒曰,日暮途窮,哲家曰,物質終僵,耶曰:世界末日,天運至此,籌成萬法皆末的機運,大道由正法而相法,而至今之末法,五教亦由枝榮而開花,而今已瀕於花謝之時了,人心由天道而遷於仁義,如今已達至無神道,無宗教,唯識獨尊之可哀的末場了,至於劫數,亦由九劫而倍增至十八劫,至此期三期九九八十一劫,悉會萃於此大清算期了。

上天的好生,為救心,救教救劫的目的,既有非常的劫運,若無非常的真道,不能救此浩劫,是以維皇上帝慈悲,特降真道,普救三曹,使氣天神仙,塵世眾生,地獄鬼魂,得逢千載幸遇,能明大道的真理,知大道的奧妙,真根由來,出處止處,總得明白,故自第一期,救回二億仙佛,第二期,救回二億聖賢,正所以備這三期末劫,大開普渡的時,各倒裝下世,借母投竅,代天宣化,化益眾生,上帝慈悲,特將大道的奧妙,妙理真傳,命眾佛聖,神仙,飛鸞勸化,著書立說,大洩真傳妙理,但雖知大道奧妙的真理,真根的出處若不知賦與人身中之止處的至善地者,還是屬於盲修瞎煉,猶如空中觀樓閣,海上望仙山,可望而不可即耳,終歸紙上空談,紙上談兵,兩無實際,不明道之真根出處者,是修道無有目的地,可以憑依,不知道之性理止處者,是進修無有根據地,可以依據,前無憑依,後無據點,何以修道,何成道耶,神光二祖,講經四十九年,還不知「一」要歸何,無足怪也,因未遇明師,未得性理真傳故也,所以古人修道,「遍走天下訪明師,踏破鐵鞋無覓處」,此明師之所以有必要者,明矣,是以上帝慈悲,特命濟公活佛,為三曹大命之明師,又分靈下世,受天明命,先天師命,現身指授真傳,點開竅妙,此即明師出世之由來也。

2.傳性理明心法

道乃吾人之本性,乃無極之真理,來自理天,故在天謂之理,賦與人謂之性,(又曰良心,曰道心),故謂之「性理」雖是人人之本性,個個各自有,苟無真道降世者,不論誰何,都不知性即是道,道即是性,由虛無而生妙有,生生不息之玄妙,由無極而生太極,造化無窮之天真,雖知各有靈性,各有良心,亦只是指有形象之肉團心,以為靈性良心耳,化無窮之天真,雖知各有靈性,各有良心,亦只是指有形象之肉團心,以為靈性良心耳,誰知此乃後天之血心,識心而已耳,殊不知此性理,即吾人之天根,萬彙之生源,來時亦由於是,回時亦由於是,易之坤卦,謂之「至善之中德」,孔子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儒曰執中貫一,道曰抱元守一,釋曰萬法歸一,儒教之成呈,道教之成仙,釋教之成佛,三教皆傳此唯一無二之性理真傳者也。

古聖王之傳統,十六字真傳中,有「唯精唯一,允執厥中」者,即指此也,孔子問禮於老子,亦不外受此真傳也,神光講經四十九年,其修道坐功非不久也,「只因不知一歸何,是以神光拜達摩,立雪小林為甚事,只求一指脫閻羅」,亦是只求此性理之真傳也。金剛經法會因由分第一,在其法會中,如來佛並無有寫一句經,說一句話法,僅僅示一段無言之教的行持,已將其無上之性理真傳,默示暗點於須菩提了。

此乃以心傳心,教外別傳之心印大法也,此即所謂性理真傳,明心法之真諦也,所謂維皇降衷者,即指此心法也。

此性理真傳正法,溯自六祖慧祖師,指法入火宅,天命暗轉於儒家,真傳正法從此隱矣,僅繼承道統而已,釋家從此絕了宗風,失了正法真傳,其後神秀,所立之北宗禪,僅傳依缽,誦經禮佛,敲打唸唱,修道已流於色相了,此謂之相法時代,自此以後,世雖有心於修道者,因性理真傳這條正路,已無從捉摸,不明心法性功,故不得不由命功來苦修了,古人云:「修命不修性,修道決難成」,試觀當時修道,總要拋妻離子,絕塵遁世,獨守孤蘆面壁枯坐,坐破薄團,迄無所成者,比比皆是,釋尊當初在雪山修道,枯坐十六年,自覺徒勞無益,還須受燃燈,指傳心法,才得成道,除了明師指授此性理真傳以外,任何坐禪,任何安炉立鼎,採藥煉丹,怎麼搬運紫河車,怎麼逆水升天,抽坎填離,鉛汞相投,嬰奼相會,或有什麼點石成金法,撤豆成兵術,千奇百異的妖法、魔術,亦只是誣民惑世,玩弄愚人,一時之幻術吧了,試問古今東西,由於左道旁門,新奇小術,邪說異端,而成道,未之有也。

孔老夫子曾說過:「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又說「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西天如來

菩提慧覺娑婆訶,波羅蜜多性彌陀。

真空非空法無法,如然自在是這個。

文宣王

窮埋盡性全善玄,人欲淨盡天理全。

窮神知化知其止,定靜安慮見本原。

◎萬教齊發之今日欲成聖成佛者應修那一門?

第二十章 世界是一個迷魂陣

莊周曰:「吾本不欲生,忽然生在世,我本不欲死,忽然死期至」,順治皇帝出家詩云:「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煩惱亦無悲」,可知世人常說世間,乃是苦海地獄,真犯罪者之收容所,誠哉是言也,試看順治,梁武,棄帝王之貴而出家,釋迦捨太子之榮而修道,觀世音乃金枝玉葉之宮主,何仙姑是富家妙齡之姑娘,何以捨富貴而求道,棄錦依玉食,而求淡泊耶,蓋因知到世間,乃是一座的變化無窮,鬼神莫測的太極八卦大迷魂陣,這個大陣,乃包涵世界,四面八方的大陣,不論神人、鬼魂、禽魚鳥獸,莫不陷入此陣的。

吾們人類,自無極降落太極之時,雖從生門而入,不能從生門而出,從此陷在此陣中,東崩西撞,南旋北轉,不分東西南北,不辨晝夜晴陰,或見金光閃閃,或見黑氣昏昏,有時黃沙漠漠,有時白霧濛濛,紛紛攘攘,嘈嘈雜雜,陰風慘慘,鬼氣騰騰,道路迂迴如蜘網,一舉步,便有魔鬼椰榆,坑坎曲折如列星,一失足,就是蠱惑上身,內裡不住陰陽變化,常見陰盛陽衰,陣中不斷五行生剋,常教火熾水枯,弄得昏昏沉沉,迷迷惘惘,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思念酒,便聞酒香陣陣,想著財,即見金銀累累,一念舞場,則舞女在前,思及秦樓,即笙歌盈耳,醉眼廉朧,妖狐認作仙姑,神情顛倒,鬼關誤認天堂,這些迷人浪子,還不知死期將至,依然醉死夢生,誰知掌陣的魔王,正在摩拳擦掌,待機的魔兵,久已持戈待命,一旦魔旗一舉,五雷施威,八方震動,風火齊發,雷電交加,兵戈四起,瘟疫流行,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山崩地塌,鬼哭神嚎,到那時,方才徬徨淒楚,呼天搶地,一聲爺來,一聲娘,有何益處呢,所謂「閒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悔之晚矣。

天運迭轉末三秋,三災八難遍地流。

九九浩劫誰能脫,救世惟憑一貫丹。

今幸上慈悲,仙佛大願,憐憫眾生,陷在陣中,迷而不惺,坐以待斃,眾神聖不忍,跪奏瑤池金母,各願努力下凡,破此迷魂大陣,幸蒙老慈母,大發鴻慈,特降真道,垂下一條金線,使天下眾生,返本還原,復使眾佛聖,大顯神通,侵入陣內,大施佛法,大闡真道,喚惺愚迷,又蒙 老母慈悲,運用無極真光,射入迷魂陣內,衝散陰霾,嚇退魔王鬼兵,又命明師,打出掌心雷,打開眾生迷竅,並指開一條明路,透出光明,照出迷魂陣的生門使陣中迷昧佛子,一時驚惺,魂魄歸舍,回復知覺,重見天日,急急抓住金線,乘此靈光,一躍跳出火坑,只因陷陣日久,雖是跳出火坑,遇有帶些陰霾,心地昏迷,身中未免還有多少邪氣,冤孽牽纏,惑亂本心,所以雖然覺惺,還有疑疑惑惑,不知所以者,尚不乏其人也。

眾仙真佛聖,再運用三昧真火,真把那些十惡八邪,妖氛逆氣,燒得無蹤,大施佛法,傳授性理心法,默運靈光慧劍,把三尸九蟲,八魔四相,碎屍萬段,宣揚佛法,大闡無字真經,闡明聖道,使各佛子,明心見性,大發真修,自將六賊緊栓,五蘊掃空,猿猴繫鎖,意馬穿韁,佛法慈悲,普施甘靈,使離火下降,坎水上昇,抽坎填離,倒轉乾坤,三寶聚會於黃庭,嬰奼會合於黃舍,丹成九轉,舍利結珠,丹書下迎,乘鶴跨鷥,拈花微笑,朝金闕,拜謁慈母,會龍華,拜會群真,飲的是玉液瓊漿,吃的是蟠桃仙果,不生不死,極樂逍遙,猗歟盛哉,又何樂而不為呢。

頭頂乾兮腳踏坤,萬千秋兮萬千春。

自餐御酒仙桃味,留得長生不老身。

千年鐵樹開花易,錯過普渡再遇難。

1.為何陷在迷魂陣內?

2.怎能脫出迷魂陣?

第廿一章 修道要有始有終

修者、修道也,道猶路也,即修復回家認母之西方天堂路也,路在那裡,在吾人之方寸寶田中,中庸所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之住性處者,是也,性乃由天所賦之無極真理,在天曰理,賦人曰性,易之坤卦,謂之至善之中德,則為吾人之天根也,來時由於此路,歸時亦須由於此路,故太上稱之曰道,來既有路,何須再修,只因人自降世以來,陷入太極變化無窮之迷魂陣內,被陰陽氣稟所拘,受五行生剋所制,卒致靈明錮蔽,一任識心專權,魂為情思顛倒,魄為欲念顛連,迷真逐妄,認假作真,忘卻故家園,貪戀虛花境,失卻本真,那知來路,故順治皇帝,出家詩曾云:「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之句,孟子亦云:「山徑之溪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其間不用,則茅塞之矣」,為此道路,自人生降世以後,鮮有人回鄉,那有誰何再去行此路呢,路既久無行,坑塹自現,荊棘自生,天凡一方,聖凡路絕矣,此修道之所以必要者,此也。

修道必要有始有終,要有始終者,必須信道有篤,修道有恒,假使認道不真,則信仰不固,矢志不堅,則易反易覆,持心不謹,易受煽惑,意氣不剛,易生退縮,眼光不遠,必定喜易迎新,會悟不深,不能堅持到底,半途而廢,望洋而返,故要認道有真,認理有實,才能發出真誠,始能克始克終也,是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欲知此「明德」者,必先格物致知,故曰: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此乃修身必由之徑路也。

且修道貴乎有恒,恒者常也,恒久不變,始終如一之謂也,大學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是謂修道者,必有恒常之心,才能有始有終,克成其全美也,有始無終事必無成,有終無始,必難成事,有其始,必有其終,是為木有本,水有源,源長根固,方有成果之完善,有其終,而無其始,猶如瓶中插花,有其枝葉,而無根本,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修道若無恒心,初雖有凌雲之壯志,凜冰霜之堅貞,一遇時變、境遷,風雲變色,則中途變志,便消剛為柔,染潔為污,變恩為仇,變智為昏,則見難思避,見易思遷,棄舊迎新,認賊為父,自斬其根,自絕其源,哀哉、梟獍之毒,實自飲而不辭矣。

際此修羅混世,播亂倫常,廢棄禮教,敗壞道德,絕棄仁義,無家族,無社會,倡共產,主公妻,人獸不分,自由平等,無父無君,甚於洪水猛獸,可憐世道,遠受楊墨之流毒,近受修羅赤化蹂躪,而一般愚庸之輩,不知真理之所在,不明天命之攸歸,瞎聽盲從,隨波逐浪,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卒致旋入毒渦,陷入鐵幕,一任鐵蹄踹踏,始悔當作籌錯,而今呼號無門,未陷入者,亦早已把固有之道德,棄如弊屣,不畏天命每慢佛聖,把經書視作廢紙,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一慨淪亡了,嗚呼今之修羅,甚於昔時共工,頭觸不周山,把天柱折倒,地維崩裂,實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兼之,萬教齊發,左旁疊興,真隱假顯之時,無有恒心者,輒為魔障所惑,心無定止,意似浮萍,往往妄想移桃接李,有始無終,結局一事無成,終身落伍,腳踏兩船,到底陷溺,萬劫不能翻身矣。

聖賢仙佛,悲世憫人,著書立說,木鐸常鳴,還不能黃梁夢覺,寧不自知猛省,悔悟自新,及早回頭哉,聖人云:「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無恆心者,尚且不可作巫醫,何況修道乎,夫聖人之道,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恒古常存,天地混沌,山河變遷,而不能更易也,這些黑雲毒霧,何能損於日月乎,願世人早自覺惺,跳出樊籠,世情自得破,天理認得真,腳跟立得穩,血心死得了,才能得受持真道,超脫輪迴,脫出浩劫,可登消遙極樂之天,內功、外果並行,性命雙修勿輟,度己度人,切勿作箇自了漢,斯可也已。

天不變兮道不變,耿耿此心隨境見。

信我金剛不壞身,何妨百折經磨鍊。

有始有終及有始無終得之後果是怎樣呢?
【文章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
第3頁:第一篇 求道(求知)章 第4頁:第二篇 修道章
第5頁:第三篇 行道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