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有感於世衰道微,忠孝節義之精神隱而不顯之社會亂象。又經濟蕭條,謀生不易,人心亦常感惶惑不安,期望透過此文以呼籲並重視關帝忠孝節義之精神,以化民成俗,教化人心,安定人心。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言:「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虧。」足見關帝一心所繫念者唯忠孝節義諸事而已!而聖帝在《武聖帝君自序》文說:「有悲天憫人之志,有憂世救劫之心。」1關帝對世道人心的慈悲救難,溢於言表。
據研究指出,「在台持誦過《明聖經》者已不下兩百萬人,而持續誦念者,也有數十萬人」2而關帝廟宇遍海內外3,足見信仰關帝者眾。信眾除了在家持誦關帝經典之外,必然會進入關帝廟宇上香或求籤,所謂「跨進廟門兩件事,燒香求籤問心事」。據收集655種籤詩的林國平教授說:「其中,《關帝靈籤》流傳最廣,影響最大。」4
本文旨在探討《關帝靈籤》所顯現的具體教化作用。其目的乃在:排除外界以「迷信」角度看待「靈籤」,淡化「宿命論」色彩,放下無謂的幻想、恐懼,「回頭諸惡莫作,勉力眾善奉行」5 ,以建立積極的、深蘊忠孝節義的人生觀,這才是敬奉關帝的基本態度,亦當是求籤最初與最終的目的。
在《關帝全書》「凡例」部分,編者寫到:「籤雖卜筊之類,非經訓比,然能使善者勸,惡者化,亦誘人之一法也。」6《聖山春秋》7一書亦記載:「以泉洲通淮關帝廟的籤詩為例,……這套籤詩是中國各地關帝籤詩中最完備的一種。勸善戒惡,寓意豐富。」8
筆者從事解籤工作多年,深深體會到《關帝靈籤》中蘊含的忠孝節義精神,足以救劫、救世,化解社會戾氣,導正人心,珍惜生命,從而使個人為善去惡,得到人生中的安詳。因此作此文,貢獻棉薄之力以呼籲重視籤詩的教化作用。
另外,若能「透過籤詩形式與內涵分析,更能了解民眾文化底蘊和影響行為的價值判斷。」9據此,本文擬從籤詩「內涵」加以分析,嘗試釐清籤詩對信徒行為價值的影響與判斷,並從此印證籤詩所具的教化作用。
二、 籤與求籤、《關帝靈籤》、教化
2.1籤與求籤
「籤」是依附於神靈的。《史記》有專門的《龜策列傳》,其中記載有關動物的「龜」甲和植物的「蓍草」具有「通靈神性」的內容,就不難理解將竹片製成的「籤」看成是依附神靈的卜筮工具了。
「神籤」曰「籤」。籤被當成神意的表示,在清朝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一)第四謙部〉有如此記載:「今俗謂神示占驗之文曰籤。」有道是:「神靈,籤也靈」,關帝「生為忠良,歿為神靈。疾然不動,感而遂通。此靈感之所由來也。然未有如我聖帝之靈感,尤迥異乎諸神焉。三教之廣,肖其偉容。六合之內,章其顯赫。即如《靈籤》,無求不靈,有感必應。皆歷歷見諸實事,非渺渺聞聽於揣摩。」10
「求籤」是信徒與關帝最直接的接觸,亦是信徒秉持「誠意正心」,以杯「通神明之德」11的方式。那些困頓無助、徬徨猶豫、壓力重重、迷惘不安、焦慮懷疑的信徒得到關帝降示的「籤詩」後,從籤詩裡的倫理道德思想,啟發內在的覺悟,將本有的善性抉發出來,不斷的從本性上自覺修為,而進入道義之門。
2.2《關帝靈籤》
1.創始年代:
中國的簽占術約起於五代或五代以的唐末12。而《關帝靈籤》則創始於元末至明初這段期間13,已流傳至少600多年。
2.形式:
七言四句以詩為載體的形式。
3.結構:
含籤序、吉凶斷語、籤題、籤詩、聖意、解曰、釋義、東坡解、碧仙註、占驗等項。
4.語言特色:
「籤詩語言哲理隱喻,互為辯證,可作多種解釋,為解籤者占測推斷留下許多空間。……復以『詩無定詁』和漢語的異義、多義、雙關等現象,提供解釋了『不確定性』。」14
5.版本和編者:
據高有謙先生的研究15指出:《關帝全書‧關帝靈籤》編成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編輯出書者為湘潭黃啟曙。光緒十四年(1888年),此書再版。
光緒三十年(1904年),廣西賀縣李孝先等人翻刻的《關聖帝君經訓、靈籤、靈籤占驗》一書共四卷,其中,《關聖帝君經訓》一卷,《關帝靈籤》一卷,《靈籤占驗》二卷。此為本次論述所依據之版本,亦即所謂的《江東籤》。首籤籤題為:「十八學士登瀛洲」。
光緒三十三年,上海寶善堂出於商業目的,出版了《關帝明聖經》,其中附有《關帝靈籤》,內容與李孝先刻本完全相同。
民國十三年(1924年),上海宏大善書局出版了《關帝明聖真經》,其中附有《應驗靈籤》。其籤詩、聖意、東坡解、碧仙註、占驗等,與寶善堂本完全相同,但籤題卻不大一樣。此是目前《江東籤》流傳的另一版本。(首籤籤題為:「漢高祖入關」)
「據云,最早的靈籤是南宋傅燁編的《護國嘉濟江東王靈籤》,簡稱《江東籤》(計100籤)後被收入《正統道藏》。泉州通淮關岳廟保存的清光緒年間林廷恭作序的《江東籤》,據載系咸豐十一年(1861),其父遺傳下來的。目前,《江東籤》為全國多數廟宇所採用。」16
鄭喜夫在〈關聖帝君善書在台灣〉文中亦說:「關聖帝君聖籤有兩種,一是江東籤,為台灣各地廟宇常見之關聖帝君百首籤;二是寧波籤,在台灣廟宇似無採用者。」17又,目前台灣流傳的江東籤《關帝靈籤》共分兩個版本,籤詩內容相同,但籤題及吉凶斷語數不同。一種是以「十八學士登瀛洲」為籤題的版本,其吉籤多達56個。另一種是以「漢高祖入關」為籤題的版本,吉籤共36個。本文所依據之版本乃前者。
2.3教化
「教」之義,據《禮記‧王制》:「明七教以興民德。」注:「七教,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禮記‧中庸》:「修道之謂教。」而「化」之義乃「移以相從或自覺自新」,如老子第57章:「我無為而民自化。」
總之,「德足以教化」18。可見,「教化」的意義與「倫理道德」關係密切。
三、籤詩與教化相關的思想意涵
關帝是儒佛道共同尊奉的神明,「尤以儒家文化對關帝信仰滲透最為顯著。儘管儒釋道文化對關帝信仰都有所滲透,但籤詩制訂者多為儒學之士,儒家思想成為籤詩的主導思想。如第六十七籤「纔發君心天已知,何須問我決狐疑?願子改圖從孝悌,不愁家事不相宜。」之〈東坡解〉指出:『所謀未善,何必禱神?當決於理,改過自新。但能孝悌,敬君事親。和氣生福,家道回春。』在這裡,求神拜佛的『畏天命』觀念,被『盡人事』的理性行為所代替。理高于神,反映出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華文化傳統。」19
3.1有關儒家思想的部分
3.1.1誠意正心
本文特意將「誠意正心」置於「孝悌』之前,主要乃因「誠體」乃天地的根本。當它落實到事物上,則為事物的根本;落實到人性上,則為人性的根本。「誠」,就人人而言,它是人人所固有的,不假外求的,是真實無偽而純然至善的。因此,凡能透視此誠,存養此誠,進而擴充發揚,必可達天人合德的境界。《關聖帝君降乩救劫詩》云:「一點真誠天可格」即是指此。
有關「誠意正心」之籤詩:
分類 籤序 籤詩內容
誠意正心 第11籤 誰識機關1難料處,到頭獨立轉傷神。
第17籤 縱使機關圖得勝,定為後世子孫殃。
第30籤 奉公謹守莫欺心,自有亨通吉利臨。
第32籤 事到頭來渾似夢,何如休要用心機?
第37籤 屏卻昧公心裡事,出門無礙是通時。
第56籤 心頭理曲強詞遮,直欲欺官行路斜。
第70籤 至誠禱告莫生疑。
第81籤 假君財物自當還,謀賴欺心他自奸。
幸有高台明月鏡,請來照對破機關。
第100籤 至誠禱告皆靈驗。
有關「誠意正心」之籤詩,多達九首,佔百首籤詩近十分之一比例,而關帝《感應靈咒》亦言:「正心與誠意,各項記心田。」足見其受關帝重視之程度。
籤詩中的「莫欺心」即「誠意正心」21,因此,與「修身」關係密切,因為「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脩」是也。《關聖帝君覺世真經》言:「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明聖經》亦言「休道天高無耳目,虧心暗室有遊神。」籤詩中還從道教觀點說「甚且一旦機關用盡,更容易殃及子孫。」22足見『心術狡詐,上干鬼神之怒,果報有不爽也!』」23
總之,若能透過人心的自覺,則必然會「擇善」而行,不欺暗室,無愧屋漏,此時天道(誠)便在人道的努力求進的活動之中呈現,「只此心便是天」 了。
3.1.2孝悌、忠信
若說「誠是人性的根本」,那麼「仁(孝悌)」就是「做人的根本」。
有關「孝悌」、「忠信」之籤詩:
分類 籤序 籤詩內容
孝悌、忠信 第3籤 但能孝悌存忠信。福祿來臨禍不侵。
孝悌 第67籤 願子改圖從孝悌,不愁家事不相宜。
孝,被許多人視為儒家倫理的首要美德,以及儒家理解人恰當關係的基礎。25因此,孔子弟子有若說:「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26。若孝悌之行立,那仁道就由此而生了。
「仁」可解為「愛人」27。「人群相處當以真心真情相處,是仁也。人群相處,當求各得其心之所安,亦仁也」28。而行仁的方法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29對儒家來說,仁作為一種德行,如果不包含現實的人際關係就毫無意義。而儒家五倫的對待關係,受「恕」原理的支配。這項原理,顯然具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識。「恕」不僅是和諧社會的人道,而且也是達到同自然溝通、建立同天對話關係的人道。因此,在儒家的社會倫理中,孝是一條元倫理學原理,隱含在天人一體的世界觀中。30
籤詩中出現「忠信」並舉,錢賓四說:「以『忠』『信』並舉之文,屢見於論語。」又說:「孔子之言忠信,猶其言忠恕也。我不恕人,則不足以竭吾之忠;恕者,自我而言之也。人不信我,亦不足以竭我之忠;信者,自人而言之也。恕之與信,凡所以推行吾之忠也,皆人與人相處所不可缺者也。故君子之忠於仁者,在我唯恐其不恕,在人唯恐其不信焉。」31
《桃園明聖經》〈節訓第五〉亦以忠孝廉潔為訓勉內容。相關語錄如下:
「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爾能聽吾行善事,定有祥雲足下騰。」、「吾一生為孝子,數世做忠臣。」、「惟以孝悌為先,修身治國為本」、「不思禮義廉恥孝悌忠信,事每胡為。」、「為人忠孝感天地,豈在持齋佛顯靈?」、「為人子孝為先,孝順兩字緊相聯。……爾能孝順爾子孝,點點滴滴看簷前。」等等。
總之,孝是教化的源頭32。培養人道乃「教」真正目的之所在(「修道之謂教」33)。
3.1.3其它有關儒家的倫理思想
分類 籤序 籤詩內容
廉潔 第27籤 世間萬物各有主,一粒一毫君莫取。
禮義 第84籤 力行禮義要心堅。
悌道 第16籤 此事當謀親兄弟。
謙虛 第11籤 一意謙撝莫自矜。
第88籤 更須守己莫心高。
勤勞 第28籤 公侯將相本無種,好把勤勞契上天。
第54籤 青燈黃卷且勤勞。
第55籤 勤耕力作莫蹉跎
第91籤 佛說淘沙始見金,只緣君子苦勞心。
信任 第6籤 從來懷疑不相信。
自省 第78籤 財多害己君當省。
踏實 第18籤 牢把腳跟踏實地
規矩 第27籤 英雄豪傑自天生,也須步步循規矩。
積善 第29籤 祖宗積德2幾多年。
和氣 第47籤 訟則終凶君記取。
第50籤 一家和氣多生福。
第77籤 訟則終凶是至言。
陰騭3 第59籤 幸有祖宗陰騭在。
3.2有關道家的思想
3.2.1樂天安命、安時處順
《關帝靈籤》既然是一種「運籤」,自然存在著與「命」或「時運」的詩句。
有關「時運」之籤詩:
分類 籤序 籤詩內容
時運 第2籤 盈虛消息總天時,自此君當百事宜。
第5籤 若逢牛鼠交承日,萬事回春不用憂。
第13籤 君今庚甲未亨通,且向江頭作釣翁。
玉兔重生應發跡,萬人頭上逞英雄。
第15籤 直待春風好消息,卻調琴瑟向蘭房。
第19籤 嗟子從來未得時,今年星運頗相宜。
第24籤 更遇秋成冬至後,恰如騎鶴與腰纏。
第25籤 寅午戍時多阻滯,亥子丑月漸亨嘉。
待逢玉兔金雞會,枯木逢春自開花。
第31籤 秋冬作事只尋常,春到門庭漸吉昌。
第41籤 遇鼠逢牛三弄笛,好將名姓榜頭題。
第51籤 莫嘆年來不如意,喜逢新運稱心田。
第52籤 黃金忽報秋光好,活計扁舟度北朝。
第53籤 今日貴人曾見面,相逢卻在夏秋交。
第65籤 更入新春人事後,衷言方得信先容。
第66籤 只見今年新運好,門闌喜氣事雙雙。
第72籤 縱有榮華好時節,直須猴犬換金雞。
第89籤 時未來兮奈若何?
第92籤 災數流行多疫癘,一陽復後始安全。
第93籤 節氣直交三伏始,喜逢滂沱足田園。
第98籤 玉兔交時當得意,恰如枯木再逢春。
《易經》在解釋人事吉凶的時候,通過卦,卦代表時間,爻代表空間。卦時爻位就是我們的時空背景。36而對變動不居的宇宙一切而言,就要懂得「知時」、「待時」37,要「與時行」,有「隨時」38之義,「因時而惕」,隨時觀察把握世界的變化,知進退存亡而剛柔得當不失其正。
再者,天命既然推之不去,就只有順其變化,安之若命,才能任運逍遙。即使遭受形戮,被斷去一腳,在莊子看來也屬於天命。《莊子‧德充符》言:「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人若能通過修養內在德行,便能虛心以順命,自然可以達到「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39的境界。
研究亦指出:「信眾若能汲取籤詩中,『守分待時』、『樂天知命』的正面意義,其社教功能仍不能小覷。」40
3.2.2禍福相倚
籤詩中亦出現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41莊子:「安危相易,禍福相生。」42的哲學,強調「行善福報,作惡禍臨」的人生觀,勉勵人多做好事,改過遷善。
有關「禍福相倚」之籤詩
分類 籤序 籤詩內容
禍福相倚 第2籤 若問前程歸縮地,須憑方寸好修為。
第18籤 牢把腳跟踏實地,善為善應永無差。
第45籤 陰地不如心地好,修為到底卻輸君。
第76籤 善惡兩途君作主,一生禍福此中分。
第97籤 更行好事存方寸,壽比崗陵位鼎台。
3.2.3其它有關「神仙思想」、「清靜寡欲」之籤詩:
分類 籤序 籤詩內容
神仙思想 第1籤 巍巍獨步向雲間,玉殿千官第一班。
第7籤 仙風道骨本天生,又遇仙宗為主盟。
第22籤 生來骨格超凡俗,正是人間第一仙。
清靜寡欲 第68籤 勸君止此求田舍,心欲多時何日厭?
「《關聖帝靈籤》……這些詩句都是勸人好自修為,行善積德,始能得到善報,……不論時代變易,都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43
因此,我們可以說《關帝靈籤》能使信徒培養安常守分,藏器待時之修養。進而操持「盈虛消長之聽乎自然」44「與時俯仰,守己無求,」45「息養精神,以待水到渠成之妙。」46的修養。
3.3與佛教有關的思想
3.3.1.因果報應
因果報應47是佛教的一個基本理論,認為眾生都有一個分別、執著心,這個心稱為「識」。「識」導致各種「業」(行為)的產生,由此業為因,眾生承受著相應的果報:或趨善,或墮惡,生死輪迴,無窮無盡。
為了適應中國傳統文化,慧遠把儒家倫理道德思想包容在他的因果報應說裡。他說「因親以教愛,使民知其有自然之恩;因嚴以教敬,使民知其有自然之重。」認為兒孝父母,臣敬君主,「實由冥應」,是一種因果自然之理。慧遠認為,因果報應說,能使百姓「明於教(禮教)」48。
因果報應觀,也表現在「善緣」與「惡緣」上。相關籤詩如下:
分類 籤序 籤詩內容
報應 第96籤 四十年前須報應,功圓行滿有馨兒。
惡緣 第21籤 與君夙昔結成冤,今日相逢顯惡緣。
善緣 第75籤 生前結得好緣因,一笑相逢情自親。
3.3.2其它有關的佛教思想
分類 籤序 籤詩內容
隨緣 第51籤 君今百事且隨緣,水到渠成聽自然。
第94籤 凡事隨緣且隨分,秋冬方遇主人翁。
總之,「佛教的輪迴轉世,因果報應,…發揮了勸善止惡的教化功能。」49
四、籤詩影響教化的因素與具體作法
4.1因素
1.此種籤詩之善,如誠實、孝順、友愛、守信等道德,都易懂,易於執行。此即所謂的「庸德之行,庸言之謹。」50亦如《明聖經》所言:「經者,常也。所言無非人生日用常行道理。」是也!
2.對關帝信仰越堅固,自發力量越強,執行籤令中的聖意教誨則相對越容易久長。因神的威信,可增加對籤詩的信賴;而籤的靈驗,又加固了對神的信仰,如此循環不已。(但籤詩是否靈驗,與解籤人的解讀很有關係。)
4.2具體作法:反省懺悔
關帝《青蓮救劫帝君訓世詩》有云:「欲得到人生中的安詳,先要作好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功夫,並且做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人倫根本。同時要有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大愛胸襟。」
個人在追求道德實踐不斷的「立」與不斷的「達」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現人的有限性,這個有限性,就是人的「過」。改過之道便是通過「格物致知」的功夫,省察檢點一己之過惡。「若未先致知便欲誠意,是躐等也!勉強行者,安能持久?」51所以說,要「意無不誠」必須先能「知無不至」,否則不是不知有過,或是「過而不改」52,要不,就是容易「文過」53。
誠如《關帝靈籤》第32籤「勞心汩汩竟何歸?疾病兼多是與非。事到頭來渾似夢,何如休要用心機?」之〈釋義〉說:「占此徒勞罔功。既防疾病,並多是非。當由平日慣用心機,損人利己,行險僥倖,當得此報。急宜矢願懺悔,存好心,行好事,挽回天意,方有轉機。」
又,關帝《青蓮救劫帝君訓世詩》云:「從來懺罪可消災」。「懺悔除了有改過向善的意義之外,還具有滅罪的功用。」54東晉時期著名的佛學家竺道生提出「一闡提」(斷絕一切善根的人)也有佛性、也能成佛的主張,打破了成佛的各種條件限制,從另一角度視之,亦是對懺罪者最大的精神鼓舞。
在道教裡,積極去惡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功過格」,另一是「上章首過」。
「《功過格》55即道士自己記個人善惡功過的簿冊,它是為了具體說明行善的方法和標準。它的產生與宋明儒家思想發展有關。宋明理學強調的是儒家倫理綱常,為了鞭策自己,行善去惡,循禮教軌道,明朝經過袁了凡的提倡,『功過格』更行於世。道教仿儒家的辦法,自記功過,區分『善惡功過』,基本點仍是儒家的綱常禮教。所謂『致力於倫常,則心正而不亂』」。56
「道教的『上章首過』固為一種宗教性的懺悔,但實具有解除心理疾病的特殊效果。就是將疾病原因,歸諸自己犯過,因此需求上天原宥。……奉道者家中,常置『靜室』,可在室中思過、懺悔、淨化心靈。……梁武帝年輕時就會自己上章。此外,上章也是溝通天人的方法。」57
在反省懺悔的過程中,也要行善積德,廣結善緣,化解惡緣。如第75籤所言之「生前結得好緣因,一笑相逢情自親。」第21籤「與君夙昔結成冤,今日相逢顯惡緣。好把經文多諷誦,祈求戶內保嬋娟。」之〈解曰〉說:『多行善事,免遭凶禍。求神懺禮,改過遷善。宜回心向善,乃可逢凶化吉。存好心行好事,感格神佛扶持。』都是勸人要行善積德,廣結善緣,化解惡緣的籤詩。
像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主要就是一條向內澄澈的路線。而「懺罪」亦能淨化心靈。若心淨,則家淨;家淨,則國淨。反省懺悔,可以化戾氣為祥和,也可以使每個人找到人生中的安詳。
五、結語
雖然說「一般百姓信仰宗教並不注重社會教化,更不是從靈魂聖潔出發」、「抽籤者無不是宿命論者,……大都屈服於大自然或社會的壓迫,對自身的力量感到無能為力,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所以才拜倒在神祇的腳下」「而關帝則掌握『禍福之樞』,虔誠地祭拜……就可以得到庇護,以達到祈福禳災的目的。」「『戚戚于禍福』集中地反映了一般民眾的宗教信仰心態。」58
據「元代武夷道士牧常晁著《玄宗直指萬法同歸》……宣稱:『三家者,同一太極共一性理,鼎立於華夷之間,均以教育為心。』」59觀《關帝靈籤》思想,不論從儒或佛或道的思想出發,都充滿著「與人為善」的精神,使籤詩能產生糾正世道,淨化人心的作用。民眾進入廟門那種趨吉避凶的心態,透過籤詩中「盡人事」的理性思想的鼓舞,將逐漸扭轉「一切禍福掌握在神佛手中」的想法,在潛移默化中,在遇事不順,求之於關帝的同時,逐漸的會想先反求諸己,自求多福。
目前籤詩文化逐漸沒落之中,「籤詩沒落的另一個原因,在於相關的籤詩研究太少,尤其是現代的知識份子,多視籤詩是一種迷信的行為,造成籤詩研究極大的障礙。也因此,相關的學術著作,與豐富的廟籤材料是不成比例的。」60
「護國佑民」是關帝忠義精神的具體彰顯,而籤詩中蘊含的儒家思想,忠孝節義等倫理道德觀念,使求籤者的行為、想法在籤詩的教導之下,依循忠孝節義等精神循規蹈矩的前進,進而影響周圍的人,使人與人之間,更加謙卑和睦,社會更加祥和。
籤詩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61,端賴解籤者如何解籤。再者,以下諸因素,亦須仰賴解籤者解決:
1.籤詩語言的模糊度。有時可正解,有時可反解。
2.籤詩有吉凶等第,但「天道無吉凶」,《易經》六十四卦,也只有謙卦是六爻皆吉的。解籤師更要特別從旁協助那些抽中下下籤之信徒,為其「指引迷津」,勸其「韜光養晦」、「行善積德」、「改邪歸正」,為信徒帶來希望、慰藉及正確的觀念(如:「凶卦當作吉卦解」、「吉凶端賴自己如何作為」等等)。
3.解籤需配合籤詩與籤題,方能略盡籤詩之精神。善書無「籤題」等典故作標題,而籤題典故至多僅十字,如遇有些籤詩語意較模糊,外加「籤題」典故,如「殷浩書空」……等,一則七言籤詩二十八字,籤題十字,總共不過三十八字,卻要應付信徒種種疑難雜症,各種心理上的疾病或困擾,再加上不是每個信徒都是文化人,若無專人專職解說,很可能較不易讀懂聖意,因此特別需要關帝與信徒間橋樑之解籤師代為解說釋疑,以免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4.有些信徒遇到人生困境時正好抽不到籤,再加上不是很懂得如何求籤,但卻又很想從關帝處得到指示,此時,必需仰賴解籤師當下給予協助,及指導信徒「如何正確問籤、求籤」,否則信徒還是帶著迷惘離開。
5.籤詩容易害人之處還在「神壇林立,妄意解籤以斂財騙人者亦所在多有」。籤詩是信徒自己抽中的,解籤者根據該籤詩解說,不易產生如神壇之事。
基於以上各點,求籤後,才正是講求教化的開始。信徒透過勸善戒惡之籤詩,不斷從本性上自覺修為,存之又存,庶幾達到《易‧復卦‧彖傳》上所說的:「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意思是:從復卦,大概可以看出天地之用意吧!?復卦初九說:「不遠復,無祇悔,元吉。」亦即:走得不遠就返回,沒有到懊惱的程度,最為吉祥。
所以說,取得籤詩的剎那,就是播下善種的剎那。但幸福快樂是要持續努力才能長久擁有的,人的資質或許不同,但只要努力,「及其成功一也」。只要努力,「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62
緣於以上因素,不能簡單以迷信或宿命論等字詞來概括這流傳千年的簽占文化現象,反而因《關帝靈籤》之精神意涵都是勸善戒惡,而能產生具體可行之教化作用。
最後,有感於《關帝靈籤》具體可行的教化作用,建議每間關帝廟宇都能設立「專職解籤師」,為信徒指引迷津,更加落實關帝護國佑民的精神。
若是,則個人幸甚!家國幸甚!
—————————————————————
1. 黃國彰等編著,《忠義貫古今 桃園明聖經 真本淺釋》(台北: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頁34。
2. 黃國彰編著,〈關公平議與桃園明聖經對未來世局影響力大〉《2006山西關公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灣: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學會,2008年),頁102。
3. 徐洪興指出:「關羽成了中國後期影響最大的一個神祇,連盛行於西藏的喇嘛教也尊奉他。」見氏著,《中國古代簽占》(北京:九洲出版社,2008),頁65。
4. 李少園,〈泉州通淮關岳廟關帝靈籤和儒家和同觀念〉《關岳文化與民間信仰研究》泉州市民間信仰研究會編(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頁1。
5. 《關聖帝君降筆真經》。
6. 參閱高有謙,《天意解碼》(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頁27。
7. 方文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礁慈濟宮》廈門市海淪青礁慈濟宮董事會、管委會編《聖山春秋》,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頁22。參閱習五一,〈福建民間信仰考察報告〉李申、陳衛平主編《哲學與宗教》第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頁173。
—————————————————————
8. 習五一,〈福建民間信仰考察報告〉李申、陳衛平主編,《哲學與宗教》第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頁173。
9. 汪娟〈計畫緣由與目的〉《台灣地區佛教寺院籤詩研究》,國科會計畫。計畫編號NSC90-2411-H-130-004,2002。
10.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37。
11. 《易經‧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12. 據北宋釋文瑩《玉壺清話》卷三記載:「盧多遜相生曹南。方幼,其父攜就雲陽道觀小學。時與群兒誦書廢壇上,有古籤一筒,竟往抽取為戲。時多遜尚未識字,得一籤,歸示其父,詞曰:『身出中書堂,須因天水白。登仙五十二,終為蓬海客。』父見頗喜,以為吉籤,留籤於家。迨後作相。及其敗也,使因遣堂吏趙白,陰與秦王廷美連謀,事暴,遂南竄。是年五十二,卒於朱崖,千中之與,一字不差。」
—————————————————————
13. 明代學者郎瑛(1487-1566)在《七修類稿》卷七「江東籤語」一條寫道:「太祖高皇帝初提兵渡江,偶爾桅折,見江東神廟有木可伐,將伐之。祝請以神有籤頗靈驗,願以問之。太祖寬容,姑從其請,乃得一詞云:『世間萬物各有主,非義一毫君莫取。縱然豪傑自天生,也須步步循規矩。』遂喜而不伐。及車書混一,為立廟南都。是知天命所在,鬼神已先知矣,豈為人哉?」朱元璋在江東(南京)立廟,以作紀念。如果《七修類稿》的記載不誤,那麼,「江東神廟」關帝籤詩的作成年代,應該是在元末以前。高氏又說:「《關帝靈籤》的作成年代是在元末以前,並不排除明代人對部分籤詩進行修改的這種可能。例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關帝靈籤》第48籤、第62籤、第89籤,其籤詩內容就反應的是明初的社會現實。」轉引自:高有謙,《天意解碼》(北京:團結出版社,2009),頁28-29。
14. 同註7,頁174。
15. 高有謙,《天意解碼》(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頁33-35。
16. 吳幼雄,〈關公崇拜是民間信仰〉《關岳文化與民間信仰研究》泉州市民間信仰研究會編(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頁90-91。
—————————————————————
17. 鄭喜夫,〈關聖帝君善書在台灣〉《台灣文獻》第34卷3期,頁125。
18. 《淮南子‧泰族訓》。
19. 同註7,頁174。
—————————————————————
20. 「機關」,乃機心也。「機心」,巧詐之心也。《莊子‧天地》:「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變」,巧詐之心也。《孟子‧盡心》上:「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又見《莊子‧胠篋》:「夫弓弩畢,機變之知多,則鳥亂於上矣。」
《禮記‧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21. 道教的「承負」是「個人作惡,子孫承負」,是對子孫的報應。《太平經》在《周易》「積善餘慶,積惡餘殃」說的基礎上,提出「承負」說。「承負」語見《太平經‧解承負訣》(注)云:「先人有過失,遺其惡果於後代為負,後人承受先人之過失為承,代代更相負更相承。」
23. 第17籤「田園價貫好商量,事到公庭彼此傷。縱使機關圖得勝,定為後世子孫殃。」之〈釋義〉曰:「機關得勝,子孫受殃。言心術狡詐,上干鬼神之怒,果報有不爽也。人務貪謀,顧不為子孫計哉?」。
—————————————————————
24. 程明道語。
25. 杜維明,《中庸洞見》(中英文對照本)(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頁49。
26. 語見《論語‧學而》。
27. 《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28. 錢穆,《四書釋義》(台灣:台灣學生書局,1990),頁83。
29. 《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30. 參閱註25,頁61、129、137。
31. 同註28,頁94、96。
—————————————————————
32. 《孝經‧開宗明義章》:「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33. 《禮記‧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34. 《易‧坤卦‧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35. 《尚書‧洪範》:「惟天陰騭下民,相偕厥居。」孔安國傳:「騭,定也。天不言而默定下民。」
—————————————————————
36. 王邦雄,《緣與命》(台北:漢光出版社,1989),頁35-36。
37. 如第17籤「雷雨風雲各有司,至誠禱告莫生疑。與君定約為霖日,正是蘊隆中伏時。」之〈東坡解〉曰:「吉凶悔吝,各有神司。若問濟事,在中伏時。如旱得雨,恰慰雲霓。凡所謀望,直待其時。」又如第71籤「喜雀簷前報好音,知君千里欲歸心。繡帷重結鴛鴦帶,葉落霜凋暮色侵。」之〈碧仙註〉曰:「凡事須經畫,求謀且待時。當年悲破鏡,暮景得相隨。」
38. 如第2籤「盈虛消息總天時,自此君當百事宜。若問前程歸縮地,須憑方寸好修為。」之〈東坡解〉曰:「萬事乘除,隨時而處。否極泰來,事無齟齬。收成結果,方寸修為。切莫妄動,萬福來宜。」
—————————————————————
39. 《莊子‧養生主》。
40. 同註9。
41. 《老子》第58章。
42. 《莊子‧則陽》。
43. 劉浩然,〈淺談關聖帝靈籤〉《關岳文化與民間信仰研究》,泉州市民間信仰研究會編,(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頁221。
—————————————————————
44. 第93籤「春來雨水大連綿,入夏晴乾雨又愆。節氣直交三伏始,喜逢滂陀足田園。」之〈解曰〉:「此籤謀望起首及中間。不免阻滯。末後方得順利。如春天雨水多,亦不為好。夏天晴乾太甚,亦屬急迫。一旦時雨滂陀,頓覺生機勃然,喜出望外。人久困得時者,似此景象。豈非盈虛消長之聽乎自然,吉凶禍福之主於氣數者乎?」
45. 第94籤「一般器用與人同,巧斲輪輿梓匠工。凡事隨緣且隨分,秋冬方遇主人翁。」之〈釋義〉:「隨緣,是與時俯仰。隨分,是守己無求。」
46. 第98籤「經營百出費精神,南北奔馳運未新。玉兔交時當得意,恰如枯木再逢春。」之〈解曰〉:「此籤先凶後吉。凡事逢春則遂。欲卯年月日,漸見生機,不可急遽貪求,枉費心力,無益於事。何如息養精神,以待水到渠成之妙。非所謂相時而動,動罔不藏者乎?」
47. 佛教的「因果觀」與道教的「承負」觀不同處乃在:佛教的報應是在不斷的輪迴中,殃及自己,而道教的報應則是殃及子孫。
48. 無委,〈慧遠對佛教因果報應說有什麼發展。〉《中國哲學三百題》(台灣:建宏出版社,1996),頁327-329。
—————————————————————
49. 趙林,《協調與超越—中國思維方式探討》(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頁127。
50. 《禮記‧中庸》第13章。又,《易‧乾卦‧文言》亦言:「雍言之信,雍行之謹。」
51. 朱熹,《近思錄》(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97),頁38。
52. 《論語‧衛靈公》:「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53. 《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小人原本也沒有什麼罪惡的動機,無非是一點想偷懶的妄念罷了,卻不知一開始遮掩,便失卻人生最寶貴的誠實,而終至陷落至此。」曾昭旭語。見〈知命、安命與改過之道〉《論語的人格世界》(台北:尚友出版社,1982),頁77-78。
54. 慧廣法師,《懺悔的理論與方法》(台灣:法喜出版社,1989),頁21。
—————————————————————
55. 「道教的世俗化,還表現在以宣揚宗教道德為主要內容的道教勸善書廣泛傳播到民間。這種勸善書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功過格》等。」詳見劉精誠,《中國道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頁290。
56. 同上註。頁292-293。
57. 李豐楙,〈仙道的世界-道教與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新論 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頁270-271。
58. 林國平、彭文宇,《福建民間信仰》(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頁26-27、頁278。
59. 語出《畏廬瑣記》。轉引自上註,頁38。
—————————————————————
60. 丁煌,〈台灣舊廟運籤的初步研究〉《台灣南部寺廟調查報告》,1997,頁2。參閱王文亮,《台灣地區舊廟籤詩文化之研究—以南部百年寺廟為主》,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 2000年碩士論文。指導教授:丁煌。
61. 身為學者兼解籤師的陳清和先生亦曰:「抽籤能救人也會傷人,關鍵就在問籤者的智慧和解籤人的技巧。」見氏著,《談籤詩說八卦》(台灣:蔡宗勳,2003),頁3。
—————————————————————
62. 《孟子.盡心》上第十六﹕「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